|
|
|
|
|
2009-11-13 作者:何慧 来源:上海金融报 |
|
|
年关不算远,又一年海外打折季即将来临。近日,笔者的一位朋友已经开始筹划元旦期间海外的自由“血拼”行。这位朋友去年圣诞期间是去法国“血拼”,回来的时候,LV、COACH等大品牌的包包、服饰和各种法国原装化妆品装了满满几大箱;而今年她的目的地是美国。用她的话说,碰到打折季海外购物,商品的价格与国内售卖的差价早就把机票钱赚回来了。据她说,每到圣诞、元旦这种海外打折季,海外的各大奢侈品专卖店都挤满了中国人,让人误以为踏上了中国的领地。 的确,随着中国经济和社会的高度发展,一小部分富裕人群开始热衷于奢侈品消费。今天,常常能看到中国的富裕人群在海外市场潇洒走一回,他们在海外对名牌产品的“慷慨消费”让西方人都“大跌眼镜”。世界奢侈品协会的报告显示,截至2009年1月底,中国奢侈品消费以总额86亿美元、全球占有率25%,首次超过美国,稳居亚军宝座。而招行“无限信用卡”持卡人的情况报告则显示,中国富人月卡均消费7万元人民币,领跑亚洲各国,比排名第二的韩国要高出一倍之多。在经济处于危机的时刻,中国的富人似乎成了全球奢侈品市场“救世主”,据英国媒体称:传统奢侈品大国美国和日本都遭受重创,中国经济却一枝独秀,众多奢侈品巨头抓到了中国这根救命稻草,纷纷进军中国。 但对于亟须依靠内需来提振经济的中国来说,这却是个很尴尬的现实:中国的少数富人们,热衷于奢侈品消费,把大把的财富撒向了国外,中国的奢侈品消费拉动的却是发达国家的“外需”。由于历史和观念方面的原因,建国后很长一段时间,我国对消费文化,尤其是奢侈品消费文化采取的是抑制政策。目前,我国对高档手表、名牌香水、高档化妆品、高档皮具仍实行高关税并加征特别消费税。在这种情况下,国内的奢侈品价格比其他一些免税地区售价高出了两到三成,甚至更多。受制于此,本应在境内释放的这部分需求,被人为转移到境外。 目前,这样的情况终于引起了多方注意。近日有消息称,商务部有关司局已草拟“关于奢侈品进口关税调整议案”,并报交国务院审批。如果关税下调,国内的消费者有望在内地购买到价格更实惠的奢侈品,而不用再远赴重洋去血拼免税品。 不过,笔者以为,除了下调关税外,要让奢侈品消费真正起到拉动本国内需的作用,中国还应致力于培育自己的奢侈品品牌。与世界上第一大奢侈品消费国日本相比,日本虽然崇尚欧美文化,但也培养了部分自己的奢侈品品牌。而中国目前的奢侈品基本上都是国外企业生产的,在美国《商业周刊》每年评出的世界最有价值的品牌百强榜中,也没有一个席位属于中国。对于急欲从“世界工厂”转型的中国来说,目前正是中国奢侈品品牌发展的重要机遇期。中国要塑造自己的奢侈品品牌,最基本的一点就是要注重加强品牌建设和品牌意识,逐步丰富企业文化内涵。在此基础上,逐步细分市场,针对一些特定人群量身定做一些限量产品,走物以稀为贵的路线。 当然,我们也必须认识到,过度和畸形的奢侈品消费会产生负面影响。例如,助长人们的炫富攀比心理,误导社会价值取向,纯粹“装门面”、“摆阔气”的奢侈品消费还会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所以,除了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外,还应当正确规范和引导奢侈品消费,使之真正成为刺激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有效手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