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国际化香港扮重要角色
    2009-11-13        来源:经济参考报

猪流感和华尔街

(摘自11月10日圣路易斯邮报)

    金融海啸爆发后,全球各国经济无不受到冲击,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体系受害最大,相对而言,金融体制仍未全面开放的中国经济所受损害最小。美国采取货币宽松政策,大印钞票挽救危机,美元长期积弱势所难免,而中国则以大力投资基建和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发展,今年上半年已取得7.1%的经济增长,全年“保八”目标成功在望,人民币遂成为如日方中的强势货币。

    致力跻身国际储备

    目前全球贸易有近七成以美元为交易单位,不少国家都以美元为外汇储备,长远而言,美元持续下跌,必然令国际货币体系动荡,也会严重损害持有大量美元外汇储备的国家利益。
    为了保障国家利益和稳定世界经济发展,人民币国际化及最终成为国际储备之一,已是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首要目标和重要国策,并且已正式提上议程。
    今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发表文章《关于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思考》,提出创造一种与主权国家脱钩,并能保持币值长期稳定的超主权货币,令国际更关注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不过,一国货币要成为国际货币,需要具备成为计价单位、交易媒介(结算货币)、投资工具、储备货币和价值储存等多项功能,而要充分有效发挥这些功能,有关国家无论在经济、政治和军事上都要十分强大和稳定。

    三步推进减低风险

    中国的经济规模目前是全球第三大,全年国民生产总值为4万亿余美元,仅次于美国和日本,预料今年底已可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系。30年后,以过去十多年来的经济增长速度,中国甚至有可能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系。
    然而,人民币的国际化不能一蹴而就。
    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也同时意味风险增加,未来势将面对国际金融市场的种种冲击,而中国政府调控经济的能力将会减弱。再者,人民币资本项目至今未全面开放,一下子国际化,有可能出现失控局面。所以,必须先行在内在外建立两道“防火墙”,以策安全。
    根据中国的发展策略,人民币国际化将会分成三步走。第一步是周边化,在周边地区实行小额人民币贸易结算,而今年6月内地与香港就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签订备忘录,便是其中一个重要部分。第二步是区域化,致力在亚洲地区实现局部国际化,既要成为区内主要贸易结算货币之一,也要成为部分国家的储备货币之一。第三步才是国际化,成为国际主要储备货币之一,在全球贸易结算中占较高比例。

    香港提供投资渠道

    因此,作为人民币贸易兑换试点,香港已经成为国家部署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环节之一,目的就是充分利用香港的既有优势和条件,进行试验,逐步扩大香港人民币利率、汇率市场参与者和产品范围,提高市场流通性和效率,为人民币成为储备货币提供有效的投资渠道。这可说是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的第一阶段,主要是为满足因人民币结算而流入香港的人民币流动性,创造一个在「本地回流」的机制,包括逐步开发人民币存款业务、人民币贸易信贷、人民币银行间拆借和人民币回购业务,并允许很多内地和香港机构发行人民币债券。
    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如能好好把握,一定可以巩固和壮大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前任金管局总裁任志刚在卸任前,也忠告本港银行和金融业界人士应该全力拓展人民币业务,否则香港早晚会被边缘化,后果堪虞。

    贡献国家自身受益

    不过,自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业务开展以来,至今年9月上旬,数额只有7000万元,与相关的贸易额比较,根本不成比例。再者,香港银行体系现有人民币存款规模仍较小,只有567亿元,不足以支持大规模贸易及融资活动。今年是60周年国庆,中央政府向香港送大礼,发行国债60亿,规模不算大,却是一个好开始。只要本港银行和金融业界人士把握机遇,循序渐进,稳扎稳打开拓人民币各类业务,香港一定可以在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为国家作出贡献之余,自身也可取得实际收益。(摘自11月10日香港《大公报》)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