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美元不再是“美金”
    2009-11-13    作者:本报特派记者 明金维/发自新加坡    来源:经济参考报
    但凡年纪稍微大一点的中国人,都曾有过这样的记忆:人们一度习惯于把美元称为“美金”。但在本年度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会议周期间,一个普遍的感受是,美元完全没有黄金般稳固,也没有黄金所拥有的那种广泛的信赖度。当美元不再是“美金”时,这个世界该如何应对?
  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11日在新加坡参加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会议周活动时表示,如果美国不能很好地处理贸易和财政“双赤字”问题,美元就有可能失去世界主要储备货币的地位。
  佐利克是地道的美国人,曾官至美国副国务卿。他说,美国人应该被提醒,美元有失去作为世界主要储备货币的可能性。他说,美元能够成为世界主要储备货币,是美国用了约200年的辛苦努力换来的,美国对此不应“想当然”。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布雷顿森林体系得以建立,确立了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的基本原则。在这种制度下,一盎司黄金可以换得大约35美元。也许,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人们逐渐习惯于把美元当作另外一种形式的黄金。
  时过境迁,自从上世纪70年代初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以来,时至今日,在近40年的时间里,美元虽然仍然是全球主要储备货币,但美元正从“神坛”走向“凡间”。特别是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美国经济受到打击,而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异军突起,正在影响全球经济格局,美元的地位进一步遭到质疑。
  当美元不再是“美金”时,世界经济面临一系列困扰。从今年3月份开始,随着投资者信心从金融危机的谷底恢复,市场避险情绪缓解,美元在金融危机期间走出的“逆势反弹”趋势戛然而止。过去大半年,美元总体持续贬值态势,引发了一系列新的问题。
  中国作为美国政府的最大债权人,所持有的巨额美国国债正因美元贬值而面临缩水威胁。在12日结束的亚太经合组织部长级会议上,美国强调灵活的汇率机制有助于支持世界经济保持平衡、可持续增长;但中国等成员国则强调,主要储备货币发行国应保持储备货币价值和汇率相对稳定,并避免对国际金融稳定产生不利影响。
  在美元贬值的同时,以美元计价的国际原油价格不断攀升。目前,虽然世界原油需求并未显著增加,但在美元贬值带动下,国际市场原油期货价格正攀上每桶80美元大关。油价高企,使得本来就不稳固的世界经济复苏势头变得更加脆弱。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的最新一份报告,由于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实施了“零利率”政策,美元资金正大规模向利率更高的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流动。这种套利交易引发的跨国资金流动已经在香港等一些经济体引发资产价格泡沫。
  美元不再是“美金”,至今已经将近40年了,但美元仍是全球主要储备货币、大宗商品的计价货币和国际贸易的重要支付手段。走下“神坛”的美元仍担负着如此巨大的责任,这不仅是美元本身无法承受之重,或许也是世界经济无法承受之重。
  佐利克说,实现国际储备货币多元化,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为实现全球经济均衡增长所作出的努力之一。他还预计,未来10年到15年,人民币将有望成为国际储备货币之一。
  人民币国际化无疑有助于世界经济应对“后美金时代”的一系列问题;但同样无疑的是,这将是一个渐进、漫长的过程。
  相关稿件
· 澳元涨势强劲或升至与美元同价 2009-11-13
· 原油期货收于79.05美元 2009-11-12
· 佐利克:美元或失去主要储备货币地位 2009-11-12
· 出口值连续四月超千亿美元 2009-11-12
· 美元一钱不值 巴菲特索罗斯寻找新淘金地 2009-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