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本轮金融危机以来,随着美国自身的财政赤字大幅增长,平衡贸易逆差就成为华盛顿一些高官所关注的重要议题。本周一,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在一个演讲中再度提及这一话题,认为美国与发展中国家的巨额贸易赤字仍旧是世界经济的一个最严重的问题,需要美国与亚洲国家的政府合力加以解决。 从历史的数据看,贸易不平衡问题的确是全球各国所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在2000年到2006年间,美国进出口之间的差额自不足4000亿美元上升至接近8000亿美元,占美国GDP的总比重由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不足2%激增至目前超过5%。其主要形成原因包括美国居民由于房地产价格泡沫而进行的大量超前消费、亚洲部分国家过度注重出口而忽视启动内需等,出口国对美过高的贸易逆差转而形成了大量的对美资本流入,在压低美国利率水平的同时大幅推高了美国的资产价格泡沫。 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后,美国居民的消费出现大幅缩减,储蓄率迅速由负转正,由此也使美国的贸易逆差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目前贸易赤字占GDP的比重已下降至不足3%,而中国这一美国最大的贸易逆差国自身的贸易顺差占GDP的比重也由10%下降至大约6.5%。近期的数据也显示出不少亚洲经济体的工业产出增长显著快于出口增长,全球的贸易失衡状况正在得到改善。 在看到全球贸易失衡状况改善的同时,我们也必须认识到解决贸易失衡状况是一个相当长期的课题,解决这一问题有其现实的必要性,但同样不能忽视在全球贸易失衡的成因中有着一些难以在短期内改变的基础性因素:比如中美之间的巨大贸易逆差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美国限制对华的高科技出口造成,这种人为制造的不平衡更需要美国自己加以解决;此外,亚洲的适龄劳动人口众多,在产业分布上也多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加上居民收入水平较低,发展出口产业是促进国内经济成长的一个重要手段,在这种基础上形成的贸易失衡有其本身的必然性。盲目脱离其自身发展的基础条件,强制性要求亚洲国家迅速增加居民消费,并不具有现实的可能性。尽管增加内需是解决国际贸易失衡的一个重要手段,但如果消费仅仅是建立在大幅侵蚀既有居民储蓄的基础上,这种内需的增长和国际贸易的暂时平衡就只会成为昙花一现的空中楼阁。 我们注意到,随着要求改善全球贸易失衡的议题在美国升温,美国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摩擦也越来越多,借助于WTO条款而实施的贸易制裁案件呈现出金额和数量的双重上升趋势。这种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趋势并不会真正改善全球贸易失衡的状况。相反,贸易摩擦加剧所导致的双边报复行为的急剧增加,将会极大损害正处于复苏过程中的全球经济,使各国协同一致摆脱经济危机的努力遭遇严重挫折,并最终伤害到实施贸易保护者自身的经济利益。 与之相似,部分华盛顿人士认为弱势美元有助于振兴美国经济的行为同样是浅薄的短视之举,弱势美元虽然会在短期内促进出口增长,但持续疲软的美元汇率将极大影响到拥有巨额外汇储备的国家对于美元的信心,导致对美的资本由净流入转为流出,这也将促使美国的利率上升,减缓经济成长速度,并最终形成金融市场的不稳定。因此,改善全球贸易失衡更应从长远和全局的角度出发,而绝非是利用一些政治手段能在短期内达成的轻松之举。
(作者系东航金融公司注册金融分析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