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值得期待的就是看考试命题能否体现出新课改的理念。如何使试题体现可选性、开放性,如何通过试题来达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目的,是北京市高考改革真正要面对的问题。
2010年将是北京新课改后的第一次高考,所以高考改革方案一出台,就受到广泛关注。从方
案来看,普通高校招生的改变不是太大,考试的科目、分数均没有什么变化,虽然学生的“高中会考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将记入考生档案,但基本上只有参考作用,统招录取还是以高考分数为标准。
变化较大的是高职考试,首次有了“高考成绩+会考成绩”的录取模式。不过考虑到北京每年大概只有不到10%的考生参加高职考试,所以这个变化也只是试验性的,对高考的格局并不会有太大影响。但改变高职考试的录取方式,可以为今后改变普通高校的录取模式,积累一些经验。
2010年北京高考改革,我们或许只能从未来的高考试卷中感受到。2009年是北京最后一次使用“大纲卷”高考,所谓“大纲卷”就是指按教学大纲命题的试卷,使用的是老课程。老课程关注的是知识点的掌握,死记硬背的试题多。而目前新课改的教材体系,减低了学科难度和知识量,注重的是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试题也更具开放性。新课改将通过更多素材性的分析题,考查学生整合信息、思考分析的能力,减少“死记硬背出高分”的不合理现象。
2010年北京高考改革的力度不大,也能够理解,因为毕竟这是新课改的第一年,实现平稳过渡大概是这次改革的主要目标。其实与很多地方相比,北京市更具有高考改革的基础,因为北京市近两年的高招录取率都接近了80%,这么高的录取率,本身就为高考改革提供了很好的基础。但实际上,北京的高考改革并不算靠前。
不过,从今年已经进行新课改高考的省份来看,虽然很多地方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与高考实现了“软挂钩”,但大多数评价并没有在高考录取中真正起到作用。因为目前的综合素质评价,缺乏可操作的标准,如何做到客观评价与填写本身就是一个问题,而且学校与地方都有升学率的竞争,谁也不愿让自己的学生最后输在了“综合素质评价”这个标准上。如何做到综合素质的客观公正的评价,已成为教育界面临的新问题。
北京是第四批进入高中新课改高考的省份,因为北京的教育资源丰富,高招录取率高,本来教育界是很盼望北京能有一些比别的省份更为创新的举措,但从目前方案看,在模式上并没有大变动。如今值得期待的就是看考试命题能否体现出新课改的理念。如何使试题体现可选性、开放性,如何通过试题来达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目的,是北京市高考改革真正要面对的问题。
恢复高考30多年来,年年都有一些对高考的改良之举,但都称不上真正的“改革”,这次也不例外。不过新课改高考在北京的启动,总为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增加了一种可能的途径。正如杨东平教授所说,高考改革的最终目标还是要扩大考生的选择权和高校招生自主权,实现考生自主选择考试、自主选择学校、拥有多次录取机会。只有实现了这一目标,高考才真正称得上“改革”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