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为期两天的达之路非洲投资高峰论坛于29日落下帷幕。来自埃及、尼日利亚、博茨瓦纳、纳米比亚、津巴布韦和阿尔及利亚等近40个非洲国家的政府代表团,以及非洲开发银行、阿拉伯联盟等国际组织的代表参加了本次论坛,中国300余家企业也参加了论坛。
非洲是最大的发展中经济区,是资源富饶、土地辽阔、经济快速发展的大陆。这次与会的非洲国家,不仅数量多,而且派出的代表级别高,仅大使就有七位,还有大量的非洲企业家积极参会。这彰显了非洲国家对发展中非经贸合作的积极态度。
特别值得指出的是,几乎所有非洲国家都不再仅仅注重国家间的政府经济往来,而是大力欢迎中国民间企业家、民营资本到非洲兴业投资。塞内加尔驻华大使巴普、哈利卢、法勒、几内亚比绍驻华大使卡林通、阿拉伯国家联盟穆罕默德、AL、沙菲博士等,都表达了拓宽经贸合作领域,欢迎中国民间投资的强烈愿望。许多国家还制定了针对中国投资的优惠政策。
建国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有了持续、高速发展,中国企业在一些产业也具备了相当实力。在充分开拓国内市场的情况下,许多中国企业把目光投向海外。也有一些企业家,成为探路非洲市场的先行者。像举办这次论坛的达之路集团,其董事长何烈辉就是一位“70后”民营企业家,他多年独闯非洲市场,曾被尼日利亚授予“酋长”荣誉,在多个产业获得成功。另外,由民营企业举办这个非盈利性的促进中非经济发展论坛,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企业参与中非经贸合作的积极性。
不可否认,非洲大陆对许多中国企业来说,是相对陌生,认识不够的。相比于货物贸易,到非洲投资的难度更大,操作复杂程度更高。笔者以为,只有先“走近”非洲,即了解非洲、认识非洲,才能在非洲立足、设厂、投资兴业,才能真正“走进”非洲。
“走近”非洲,先要认真学习非洲,研究非洲。非洲有50多个国家,有许多共性,但作为投资的“预热”,仅仅掌握共性是不够的,有时甚至是有害的。对于具体国家,特别是有意去开拓投资的国家,有必要深入研究,不仅对经济总体状况要有了解,对产业发展、区域布局、国民收入、资源分布等,都要有细化的调研,对于语言、民族、消费习惯等,也要心中有数。且不可大而化之,简单的类比就匆匆决策。
“走近”非洲,需要正确评估风险和机遇。作为欠发达地区,一些非洲国家确实存在一些风险,像政治安定问题、社会安全问题、商业信用问题等。但是,需要企业家从发展的眼光,正确把握风险中的机遇。一般而言,高风险往往孕育着高回报。我们不鼓励“血本无归”,但支持企业家“敢为天下先”。应该在充分评估风险的基础上,勇于开拓新市场,创造新机会。
“走近”非洲,需要企业家理清贸易与投资的关系,理清资源开发类产业与加工业和农业的关系,理清直接投资与技术输出的关系。由于历史关系,许多中国企业对与非洲贸易较为熟悉,而对赴非投资则显生疏。这确实需要企业家站在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视角上,把握中国现在外贸顺差大、外汇储备多的历史机遇,把企业实力进一步增强。
不少企业家一想到投资非洲,首先就是资源开发,实际上,从这次论坛看,几乎所有非洲国家都对各个产业进入非洲表示欢迎,对制造业、农业、旅游业等,都显示了极高的兴趣。同时,非洲国家尤其欢迎中国的技术转让,他们认为,中国技术适合发展中国家,且成本较低,运用中国技术可以加快发展。
“走近”非洲,需要中国和非洲加强信息沟通,增进了解。从参会的中国企业界和非洲人士了解到的声音看,目前,双方的相互了解远远不足,无论是企业信息、招商引资信息、政府政策信息,还是企业投资意愿、项目详情,都存在传播瓶颈。经常发生想投资的找不到合适项目,想引资的又与企业“擦肩而过”。这种情况,也希望有关部门关注,帮助中国企业尽快“走进”非洲。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