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十年磨剑,甚至一度搁置,中国资本市场的新生力量——创业板,终于迎来读秒倒计时。明天,9月25日,首批10家企业将开启IPO,接受投资者的“打新”。
对于创业板的亮相,投资者,尤其是普通投资者,他们的心态似乎有点“说不清楚”。之前,创业板的报道层出不穷,券商开户告知信息不断,甚至周末专场迎候开户,但市场反应冷冷清清,每天到营业部投资开户创业板的没有几个人,那时去开个户,几分钟就可搞定。这几天临近申购,许多营业部里开始热闹起来,有同事昨天前往办理开户手续,居然排了一个半小时队。事后了解,那个营业部当天开户人数也就百余个,只是因为投资未满两年者前来开户,除了填填表拍拍照,还得接受“现场风险培训”,所以办的时间也就拉长了。
投资者举棋不定的心态已显而易见,创业板毕竟是新生事物,市场发展前景并不明朗。全球近年来已经有十几家创业板市场相继关闭,包括一些发达国家的创业板市场,这些消息多少让广大投资者有点无所适从。现在的开户者,明天的打新者,更多的恐怕还是抱有一种投机心理。也难怪,主板市场的阴晴不定暴涨暴跌,已不能用经典的经济学原理来解释,与经济基本面和企业经营业绩不相关的涨跌走势,归根到底还是一些弊端或者说“病根”尚未彻底治愈所致。信息的失真,竞争的不公,圈钱的规则,在主板历经数次改革走到今天的全流通时代,依然还是存在。融资功能的发挥,价值投资的回归,恐怕还需时日。在这种大背景下,创业板的上市能否让人看到新气象,谁也没有十足把握,所以只能拭目以待。
不过,话还得说回来。经济全球化和开放度加速,容不得我们等到一切制度都很完善之后才去创业。我们需要有“摸着石头过河”的勇气和精神。作为中国经济活跃因子的广大中小企业,客观上还面临着融资不易创业维艰的困局,能促使经济真正企稳回暖的民间投资还不活跃,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尽早开放创业板市场,给创新型的中小企业和民间资本创造更广阔的平台,是中国国情的必然选择。这条路,早走,要比晚走好。金融危机的深刻影响,某种程度上,加速了创业板上市的步伐。
用什么来概括创业板的内涵,笔者想到了“创业心”。不是吗?因为创业板“新”,所以我们要用“创业的心态”来对待它,帮助其健康成长,甚至包括允许它在成长过程中“试点错”。而那些头戴“创新”和“科技”光环亮相于创业板的上市公司,更要有勇往直前的“创业的心态”,努力提升经营业绩和投资价值,让广大投资者耳目一“新”。当然,投资者也要有一颗平常心,给那些创业型企业营造良好的投资氛围。而监管者要做的,就是监管到位,不断完善规则,避免恶意炒作。
尽管各国的创业板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但至少我们有典范,那就是美国的纳斯达克,在经历了互联网泡沫和各种危机考验之后,仍屹立不倒,创造了许多类似的“微软神话”。我们相信,中国的创业板,只要真有创业心,一样也能从中走出“中国的微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