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又现“用工荒”,这种用工紧缺的现象让经受全球经济危机阴霾的珠三角感到了久违的亮色,释放着经济在回暖的良性信号。同时,此次“用工荒”中呈现出的新特点也警示着“用工荒”要得到彻底解决,珠三角用工模式亟待创新突破。
“用工荒”在珠三角并非首次出现,但全球经济危机后的此番用工荒有一个现象十分值得关注,那就是求职群体的年龄出现结构性变化,新求职人群以“80后”、“90后”为主,约占70%。
新一代劳动力受教育程度提高,除工资薪酬外,更加注重对职业前景的选择,且把就业地区环境、就业企业工作场所环境及周边生活环境列为就业选择考虑的条件。以往企业招工对“吃苦耐劳”的要求,与新求职群体诉求有了分歧,在一个层面加剧了用工紧张。
客观地看,新一代求职群体的诉求,是对上一代农民工承受的用工模式的纠正,这些诉求应引起用人单位的高度重视,并将成为推进社会公正和平等的力量。
要改变目前招工难的局面,仅仅靠提高工资吸引用工已经不够,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才是长久之计。要增强对求职者的吸引力,企业和政府都应严格遵守和执行相关法律法规,改变目前的用人环境,不能再把廉价劳动力作为自己发展的动力,从根本上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同时,解决招工难,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用工体制,如可借鉴国外的经验和做法,突破性地实现劳动力市场属地化管理。据了解,在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劳动力市场是按照属地化管理的,即劳动力在哪里打工,就属于当地人口的一部分,其低保就会纳入当地政府的管理范畴。目前,国内没有把农民工纳入当地的属地化管理,农民工对打工地缺乏归属感,流失性很大。在市场缺工时,也很难迅速回归。
因而,在产业结构调整和整体经济恢复的双重压力下,此轮“民工荒”应该成为珠三角加快产业升级和转变用工等发展模式更为紧迫的驱动力,迫使珠三角政府和企业认真梳理和反思在多年快速发展中用工模式积累下来的弊端,这将对珠三角未来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