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时办理结婚证:像这样尊重民俗
    2009-09-10        来源:新京报
  昨天是2009年9月9日,新人眼中的好日子。一对来自丰台的恋人们8日晚就来到该区婚姻登记处领结婚证,本来以为要等上半宿,谁知一到零时,民政工作人员已上岗,几分钟就把证办好。据悉,今年为应对“9·9”结婚登记人潮,北京各区县婚姻登记处各出奇招,有的开设临时婚姻登记点,有的增设窗口,有的延长时间。昨天一上午,全市近万对新人拿到了结婚证。
   9月9日被寄托了“长长久久”之义,新人赶在这天办结婚证已蔚为潮流。加上今年三个“9”碰到一块,“爱你久久久”,新人扎堆是必然的。讲究良辰吉日,这是发自民众内心朴素而美好的愿望,它已演变成一种被广泛遵从的民俗,对此,政府的观念上或许并不认同,但也应尊重呵护,在服务方式上作出改变,为民众提供最大的便利。显然,北京民政部门的表现可圈可点,不管是预约登记、夜间办公、还是增设窗口等等,这都打破了平时工作的常规,充分挖掘部门工作的潜力,把方便留给民众,把麻烦留给了自己。
  中国有讲“仪式”的传统,婚丧嫁娶,工程开工,民间也有着很多的“讲究”,即便是上个车牌、登记个电话号码,人们也希望有个吉利号码。这种“讲究”历史悠久,改之不易,而只要没有侵犯公共利益和他人利益,其实也没有必要强行废止。曾经很长时间,对于民间的这些传统习俗,政府部门常常以“迷信”“落后”“素质低”等为由,在观念上加以排斥,主动提供服务更是奢谈。但近些年来,面对传统民俗的复苏趋势,政府的心态趋向务实,许多城市相继解禁春节花炮燃放,中秋、端午等被纳入国家法定节假日,在北京,每年春节的庙会已成为市民不可缺少的节日文化娱乐项目。在这些民俗事务上,政府一改以前的缺位局面,以细致的服务积极加以引导,公共服务因民而“变”,尊重和保护民俗,正成为政府工作的重要一环。
  公共服务因民而“变”,这其实不仅体现在结婚登记等民俗事务上,一切政府公共服务都应秉持这一原则。
  中国有句古话:人在公门好修行,这句话在今天仍然适用。因为,政府的公共服务是各种微小的细节组成的,每一个细节的设置稍有不当就会给民众带来莫大的麻烦。举个典型的例子,现在绝大多数服务部门的办公时间都一板一眼地按正常的“朝九晚五”设置,而这一时段正好与普通民众的工作时间重合,因此民众工作之余去这些部门办私事往往吃闭门羹。但是,有多少政府服务部门能想到这一层,采取额外增设些办公时间,或推行网络办公等方式来方便民众呢?还有,人们不仅很少遇到公共服务因民而“变”的惊喜,反而常见公务人员机械、冷漠、推诿、马虎等带来的不快。
  公共服务如何因民而“变”,不妨把“9·9”结婚登记模式当一个范本,建设服务型政府,其实不需要大话,只不过是在具体的工作程序、方式上多些改变而已,这些改变都为了一个目标:想民所想,急民所急,政府尊重呵护民众的愿望要求,真正把责任扛在肩上。
  相关稿件
· 婚房之“刚”:当楼市小年遭遇结婚大年 2009-04-24
· 韩国就业难 校园掀起了结婚热潮 2009-02-02
· 65%的被调查者表示结婚时房子一定不能省 2009-01-08
· 女大学生:毕业就结婚=曲线就业? 2009-01-05
· 思纬调查显示:结婚首选医生 2008-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