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股发行不能沦为“圈钱运动”
    2009-09-01    周俊生    来源:广州日报
    “市场化”并不成熟,监管体制也有待完善,如此一来,失去制约的IPO使宝贵的市场资金被一小部分企业圈起来,结果便是交易市场因不堪承受而熊气弥漫。
  8月29日的《上海商报》以翔实的数据披露了一个严峻的事实:IPO(新股发行)在我国重启两个多月来,获准发行新股并上市的21家企业所募集的资金已达738.47亿元。而去年全年76家企业获准IPO,募集资金一共945.25亿元。两相对比,今年IPO重启以来,募集资金已是去年全年的78%。
   据报道,已完成IPO的这21家企业,有20家的募集资金都超过了原计划,而且,尽管近期股票交易市场行情日益低迷,但IPO企业超额募集的资金反而越来越多,禾盛新材原计划募资2.51亿元,实际募资高达5.84亿元,超额比例132.87%……针对这种现象,证券业内一些有识之士已一针见血地指出:目前的IPO已经沦为一场打着合法旗号的“抢钱运动”,对股市的健康发展和市场行情都将造成严重打击。
  在两个月前IPO重启之时,证监会明确指出在发行定价过程中,询价机制要发挥更大的作用。实事求是地说,这种指导思想是不错的,通过市场博弈机制来确定新股定价,远比规定一个市盈率再倒推发行定价来得科学和合理。但是,“市场化”的前提是市场必须已经高度成熟,特别是已经建立起严密的监管体制,但中国股市显然还缺乏这一现实条件。比如,企业是否能获准IPO,按我国目前的条件还不能完全由市场说了算,这就决定了IPO企业仍是市场的稀缺资源,不仅会在交易市场上产生“新股不败”的神话,而且会成为证券商开展保荐业务争夺的对象。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方面,利用大量发行新股来扼制交易市场过度投机气氛的愿望未必能如愿,每一个新股的发行,不论其资质如何都会引起市场的哄抢;另一方面,利用保荐机构来对发行企业形成制约作用的愿望也未必能成为现实,相反,发行企业和保荐机构很容易结成利益同盟,为其高价发行创造方便条件。
  这样一来,IPO沦为“抢钱运动”几乎就是不可避免的了。统计资料表明,已经完成IPO的21只新股平均发行市盈率高达37.88倍,大大超过交易市场上不足30倍的市盈率。很显然,这是一种扭曲的“市场化”,加剧了市场的动荡。
  IPO“抢钱运动”的一个直接结果,便是造成发行企业实际募到的资金远远超过了其计划,超过了其招股说明书中承诺的项目投资的实际需要,造成资金的闲置与浪费。尽管管理部门要求发行公司对超计划募资的用途必须作出说明,但是这种要求对发行企业缺乏约束力,许多企业只是用一句“补充流动资金”来作为搪塞。目前紧锣密鼓进行IPO的大多是中小板企业,它们原计划的募资都很有限,但无度的IPO使它们顿时出现了资金膨胀,正像业内人士所说,这些刚刚上市的中小企业,面临的最大问题应当是怎样“烧钱”。
  这种失去制约的IPO使宝贵的市场资金被一小部分企业圈起来,这种状况如不及时扭转,一定会有更多的IPO企业以更疯狂的劲头投入到“圈钱运动”,其实际募资超过计划募资的程度将越来越离谱,最终的结果便是交易市场因不堪承受而熊气弥漫,近日股市一路狂泻就是明证。而且,IPO也有可能不得不再度停止,市场将为此付出沉重代价。
  相关稿件
· 数据正面积极 新股发行改革成效初显 2009-07-20
· 等待IPO明朗 新股发行成打破盘局契机 2009-06-17
· 新股发行 尊重投资者参与意愿 2009-06-12
· 新股发行理应确立刚性的定价标准 2009-06-12
· 新股发行改革,理性对待方能稳妥起步 2009-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