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需求失衡格局有所转变
●信贷投放趋缓通胀压力犹存
●政策方向不变支撑经济回升
●需优化结构提高“保8”质量
从国家统计局发布的7月份中国经济数据看,在上半年经济已经奠定企稳回升格局后,下半年中国经济开始向调结构的方向前行。
今年上半年,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87.6%,这一畸形的数据不仅有违调结构的初衷,也使政府主导的投资冲动对私人部门的投资产生了明显的挤出效应。而受信贷大幅下降的影响,7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2.9%,出现了年初持续加速以来的首次回落。其中,中央项目增长25.3%,较上月的28.6%显著回落3.3个百分点;地方项目本月增长33.7%,较上月小幅下降0.4个百分点。中央项目投资节奏的放慢暗示着政府宏观调控的转变,意在降低投资活动中政府的主导力量,进而激活私人部门的投资,实现平稳接力。
消费需求方面,7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937亿元,同比增长15.2%,比上月加快0.2个百分点。剔除价格因素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长创近两月新高。其中,受国家政策优惠和产业振兴计划的落实,汽车类消费同比大幅增长32%。此外,楼市的火热带动了建筑及装潢材料类的消费,同比增长达25.8%。两者为7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回升贡献良多,同时也促进了消费品结构的升级。从长远来看,这将为中国经济结构和质量的改善提供动力。
出口需求方面,7月份出口同比下降23%;环比则增长了10.4%,这是自今年3月份以来连续5个月环比反弹。此外,PMI中的出口订单指数也已回升到52.1%,并创出今年以来的新高。结合美国等主要经济体经济触底的事实,我们不难断定,出口最坏时刻已经过去,下半年出口同比下降收窄的可能性正在增加。
7月份新增信贷放缓属正常之举。较之以往,在绝对数上7月信贷增速仍超过过去7年的历史数据,因此宽松的货币政策的基调仍未改变。受此影响,流动性的充裕导致了PPI连续4个月环比上升。尽管7月PPI同比下降8.2%,但是由于去年第四季度工业品出厂价格基数较低,今年下半年PPI同比降幅收窄的可能性正在加大。
当前经济已经处于企稳回升的阶段,信贷投放更应该注重结构和质量而非单纯粗放式的数量增长,以降低未来信贷的偿还风险。基于此,中国银监会近日接连出台了数项新规,旨在控制信贷的投向;同时央行也发布了货币政策微调的表述,暗含了管理层对信贷风险的关注。
受翘尾因素的影响,7月份CPI同比下降了1.8%。从需求因素来看,由于当前产能过剩和需求不足,CPI将会在低位徘徊。但随着经济逐步回暖,消费需求也将启动。从成本因素来看,PPI连续4个月的环比上升已经给企业带来了不小的成本压力。如果经济平稳运行,PPI的上升将最终传导至消费端。据测算,我国从PPI传导至CPI的平均时滞为8个月,考虑到同期消费需求的增加,以及去年第四季度消费品价格基数较低,CPI将在年内受需求拉动和成本推动的影响而上升,通货膨胀的压力在明年或许将有所凸显。
下半年宏观调控的基调已变得逐渐清晰: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和延续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GDP、工业生产增加值和发电量不断改善,部分先行指标也出现了转折点甚至持续好转。环顾全球,主要经济体经济大多已触底,但仍在低位徘徊。在金融日益全球化的情况下,加上我国对外依存度比较高,我们的经济很难独善其身。因此,在外部需求不能提供有效支撑时,着眼于内部需求的改善便尤为重要。在上半年经历了相对粗放式的增长后,下半年中央开始调整经济结构,迈向集约化发展。这不仅是转危为机的一次实践,也为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保障。我们不仅需要数量上的“保8”,更需要结构优化的有质量的“保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