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近年来,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明显加快了海外投资的步伐。不久前,中国高层领导明确表示,要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把外汇储备运用与企业“走出去”结合起来。笔者认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直接投资,从现实看,是化解高额外汇储备的最佳选择;从长远看,应该是进入历史新时期后,中国对外经济战略的发展方向。从发达国家走过的路看,都经历了一个从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的战略转变过程。从一定意义上说,能不能成功实现从“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的转变,成为未来中国增强在世界经济地位的关键。
在接受海外直接投资方面,中国已经走在世界前列。但是,在世界的直接投资市场上,中国还是个新来者,可能会遇到许多目前还预见不到的种种难题。把这些难题想的多些,多准备几套预案,胜算能更大些。
中国企业“走出去”直接投资,首先遇到的问题可能是“买得到还是买不到”的问题。战后,更多地靠国家的整体政治、经济和技术实力推动海外投资是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在西方国家体系内,也曾有因政治原因导致企业跨国并购失败的先例。被视为西方体系之外的中国,进入全球直接投资市场后,遭遇政治麻烦的可能性更大。近年间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活动确实取得重大进展,有中国企业先后收购加拿大Tanganyika公司、哥伦比亚石油公司、俄罗斯秋明-英国公司乌德穆尔特油公司、美国第一国际石油公司全部或部分股权。但像中海油收购美国尤尼科公司交易流产、中铝注资力拓失败这种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失败的案例也不少。正如有媒体的文章所说,“中国企业在海外经济的‘远征’途中渐行渐远,多方阻挠因素也随之而来。其中商业活动政治化便是暗影之一,一些国家在面对中国企业收购时表现出的政治恐惧症为双赢之路设下了重重关卡。”
笔者认为,由此表明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中还要学会“院外游说”等手段应对海外商业行为中遇到的政治麻烦。当然,这也需要政府有关部门提供必要的政治、外交帮助,就像商船遇到海盗,需要派军舰去护航一样。
成功地收购了海外企业,或者直接投资海外建成新企业后,能不能办下去,赚到钱,对“走出去”的中国企业来说,可能是更大的考验。从日本海外投资的经历看,弄清自己的优势所在,投资于投资对象国相对弱势的领域,成功的机会要大的多。上世纪80年代的“广场会议”之后,日元大幅度升值,日本人在海外投资方面有些忘乎所以,大肆收购美国的房地产,甚至收购电影公司。在美国经营管理房地产、拍电影根本不是日本人的强项,结果赔了大笔钱后,又被迫卖给了美国人。而那时日本人在汽车制造的技术和经营管理方面已经不输于欧美了,日本人在欧美投资建设的汽车厂,至今在欧美的汽车行业中也是佼佼者。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海外投资的领域将有可能从目前主要是矿产资源的采掘向制造业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带动商品输出,消化外汇储备。而中国在制造业领域中,哪些是强项呢?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娄勤俭在介绍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国钢铁、有色、石化几个行业的关键品种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国家重大装备振兴计划已见到了成效,重大技术装备能够实现自主化。发电设备,特别是动车组技术水平和部分通信装备,市场占有率已经位居世界前列。家电、皮革、家具、羽绒制品、自行车等产品,在国际市场占有率达到了50%左右。电子信息技术产品,通信、计算机、关键元器件、电视、音视频技术和应用软件层出不穷,功能和国际上也是有一比的。笔者认为,这些具有相对强势地位的企业走出去直接投资,胜算的机会肯定大些。而那些没有掌握核心技术,没有自主品牌的企业如果为走出去而走出去,在海外直接投资,前景恐怕不妙。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