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股市连续破位下跌之际,推出股指期货论甚嚣尘上。 股指期货的传闻并非空穴来风。7月30日,中国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期货监管部分为期货一部和期货二部,期货一部主要监管交易所及市场,期货二部履行监管期货机构的职能,股指期货由一部负责。日前,芝加哥期权交易所董事总经理郑学勤接受采访,表示目前是中国推出股指期货最佳时机,同时中国应该吸取发达国家的经验,大力发展场内衍生品市场,健全金融体系。 股指期货不是特效药,不能承担熨平市场波动的特殊使命。在市场泡沫时,期货从业者就会表示,只要有股指期货的做空功能,市场就会恢复理性;在市场下行时,他们会声称,如果推出股指期货,市场就会恢复上涨动力,投资者有了避险工具,涨跌均能获益。果真如此,世界上拥有股指期货的市场就不会暴涨暴跌了。事实如何呢?看看美国、日本市场,日本股市飞流直下后至今没有恢复高位。 股指期货有两方面的功能。一种功能立竿见影,每次推出股指期货传言乍起,都会引发对大盘蓝筹股的抢筹行情。2008年12月,受券商准备股指期货工作倒计时消息影响,股指期货概念股尾盘逆市逞强。中国中期、美尔雅、弘业股份涨停,中大股份、新黄浦、西北化工、厦门国贸、江苏舜天大涨,除了得消息之先的交易者之外,很少有人从传闻中获利。事实上,这样的传闻恶劣性相当于庄家炒作概念,除了套住跟风盘之外,没有其他好处。 第二种功能则是通过金融衍生品,使中国资本市场更加理性,使投资者拥有避险工具。 股指期货既无法让国际市场更加理性,当然也不会让中国市场更加理性。我国早期的金融衍生品都以失败告终,上世纪90年代初,海南证券交易中心推出了深圳股票指数期货,上证所也推出了国债期货。深圳股票指数期货半年消失,国债期货因为发生震惊中外的“3·27事件”而被迫关闭。当时操纵市场的力量今天还在,只要这股力量存在,所谓的金融衍生品市场就是强权者的夺利市场。看看中国的权证市场,深度价外权证遭到爆炒,中远权证5000万资金灰飞烟灭。 令人担心的是,权力与虚拟经济的结合,将使中国资本市场走向深渊。谁能保证,“3·27”国债事件中的中经开这样的特殊公司不再卷土重来?期货市场讲的是资金实力与背景,技术层面倒在其次。在美国芝加哥商业交易所,参与股指期货交易的机构投资者占90%左右。近年来,我国社保基金、证券投资基金、券商保险基金、QFII、信托等机构资金日益壮大,股指期货推出后机构投资者互搏,谁能保证没有像万国管金生这样的搏命者?到时候,是否让普通投资者占大多数的草根公募基金成为接盘者? 周洛华先生认为,股指期货是哈哈镜,让美好的更加美好,丑陋的更加丑陋。虽然我国资本市场监管有所改善,但股指期货将放大我国资本市场公司治理结构不严、对投资者回报吝啬、内幕交易横行的弊端。试想,如果有机构利用媒体发布虚假消息打压股价,如果有机构提前了解货币政策、国资重组动向,必定上演“3·27”国债的惨烈一幕,股指期货如何成立?根治内幕交易,是推出股指期货的前提条件。 此次金融危机暴露出虚拟经济的毁灭性力量。正因为如此,美国试图提高对冲基金的透明度,收回金融创新的步伐,禁止裸卖空。所谓“裸卖空”,是指投资者没有借入股票而直接在市场上卖出根本不存在的股票,在股价进一步下跌时再买回股票获得利润。机构通过散布恐慌性消息打压股价,利用金融危机兴风作浪。有鉴于此,2008年9月,美国证交会临时出台“裸卖空”禁令,为防止投机商恶意做空,券商在卖空股票后,必须立刻购买或借得相关股票以备交割,如果在交割期限内未筹得股票,券商将面临处罚。同时,证交会还将与交易所合作,通过交易所网站公布卖空交易数据。目前,该禁令已被宣布永久有效,这意味着“裸卖空”操作将同美国股市永久告别。 推出股指期货真正的压力来自于国外,新加坡与芝加哥市场都推出了针对中国的股指期货,这让人担心中国股市的定价权旁落,但从目前的交易量和中国市场的特殊性来看,想借助迷你股指期货左右中国市场还有一定的难度。关键是中国香港市场的国企大盘股价格,如果由内地决定,就掀不起大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