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涨价,不妨让市场去说话
    2009-08-19    作者:黄海涛    来源:红网
  “十一”临近,许多景区纷纷上调价格,引来骂声一片。批评声中有一种观点颇具代表性,即认为全球金融危机尚未消退,国民经济还没有全面复苏,现在正是要提振消费者信心以拉动内需的时候,而景区每逢大的节假就涨价,完全无视国民收入普遍下降的现实,更是严重打击了游客的消费信心,实在是不厚道、不负责!这样的指责乍一听很有道理,可仔细考量,则思维似乎走进某种“应对”悖论之中。
  19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为了启动内需拉动国内经济,我国在次年施行了黄金周长假制度。通过鼓励国民出游的方式来刺激消费,这一举措收获了“假日经济”的同时,也必然的催生了景区价格的大幅波动。十年之后,又一波金融危机袭来,此时的我们却困惑于节假日景区价格或影响游客的消费信心,从而不利于“应对”当前的危机。同样是金融危机,同样要扩大内需,同样离不开旅游经济,这次却以道德的姿态站在问题的原点上自我否定,从某种意义上说难道不是走进了“应对”的悖论循环么?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的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同期GDP和同期第三产业,到今天更以接近5%的比例,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三十年中,旅游业高速发展的过程中最为清晰的脉络,无疑就是从行政化、事业化逐步走向了产业化、市场化。回顾并强调的目的,在于提醒批评者不要忽略我国旅游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乃是基于”不断深入的市场化”这一基本事实。立足于促进产业良性发展的高度,我们做任何抉择之前必须尊重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慎用“工具思维”去应对发展中的问题。
  为什么不能把景区“涨价”更多地看成是市场行为呢?供过于求则价跌,供不应求则价涨,最基本的供求关系而已。又旅游业具有很强的季节性和地域性,人们冬御严寒夏避酷暑,时间一集中就扎堆出游。临于旺季,如何能够苛求景区“不涨价”?有的景区开发建设有特色,经营管理有方,服务质量不断提升,在竞争中取得优势而门庭若市游客如织,亦如何能够苛求“不涨价”?设若我国哪天实现了真正的自由带薪休假制度,民众可自主安排每年的旅游日程,而不像现在这样一窝蜂地挤在一起,景区又何必偏爱三大节日?要求景区“十一”不涨价正如某些地方限制房价一样,是“政治正确”的愚蠢做法。市场的问题,最终要靠市场化化改革来解决,强扭价格的行为往往无益于问题的解决,它只会把矛盾积累、推后。只有用完善的立法和有效的听证监督来规范无序的市场,促进旅游行业优胜劣汰,引导产业做强做大,经济发展了,产品和服务丰富了,才是一切问题的根本解决之道。
  十年,一个轮回,人们忽略的恰恰是这些东西。十年前要的是“节日经济”,十年后要的是纯粹公平,可是,有人从旅游行业本身健康良性发展的角度去想问题吗?大相径庭的愿望,源于同样根深蒂固的强加在旅游业身上的功利化“应对”诉求。当应付经济危机成为最初的起点又成为最终的归依,沉陷在涨与不涨的争论声中,尴尬的景区便无以回答“应对”之责,当然也无从担负民生之重。
  相关稿件
· 多景区集中涨价 发改委称"定价权在地方" 2009-08-19
· 中央投6.54亿元扶持红色旅游重点景区建设 2009-08-14
· 黄山旅游:坐拥黄山景区垄断经营权 2009-06-19
· 中青旅:乌镇景区逆势快速增长 2009-06-19
· 北京景区发放“蓝色门票” 2009-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