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复苏路不平坦
    2009-08-14    董凤斌    来源:中国证券报

  7月宏观经济数据显示,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有所放缓,居民消费增长动力仍不足,外贸环比出现回暖趋势。在此背景下,出口需求的超预期复苏成为人们的期盼。但从美国消费复苏、库存回补及次贷危机后美国经济增长模式转变等几个因素来看,我国出口复苏之路并不平坦。

  汇率、出口政策、外部需求是影响一国出口的三大主要因素。从人民币汇率来看,自今年3月开始,在避险需求下降与美联储定量宽松货币政策作用下,美元汇率大幅贬值,由于人民币在很大程度上钉住美元,致使人民币相对欧元、英镑等其他主要货币均贬值超过10%。但对于汇率因素的刺激作用我们不能有过多奢望。伴随美国经济复苏及美元指数跌至金融危机前水平,美元的交易逻辑已悄然生变,经济复苏以及升息预期已取代避险需求而成为美元的投资主线,美元汇率也将因此获得支撑,预计人民币对欧元等其他主要货币汇率将呈现中期强势。
  在出口政策方面,虽然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多次提高出口退税率,但从效果上看,作为出口大户的技术资本密集型的机电产品出口并未因出口退税率的提高而显著环比回升,服装、玩具等一些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则环比大幅增长。因此,仅靠政策拉动尚难支持出口全面走出衰退。
  在外需复苏方面,经验判断和实证研究均显示,外部需求是决定一国出口状况的根本动因。由于美国目前仍是我国最大的出口国,美国经济复苏速度又显著快于欧洲及日本,因此我国出口复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美国经济的恢复情况。
  目前市场上普遍认同的逻辑是美国的消费已经见底,库存回补将成为下一阶段经济复苏的主要动力,我国的出口将受到美国消费及私人投资需求的拉动而出现超预期增长。
  上述逻辑的关键在于如何研判美国目前的消费形势及库存回补进程。虽然失业率、储蓄率、消费者信心等指标均显示,二季度美国消费已经见底,但对于未来消费复苏的速度和程度我们仍难以过高指望。美国当前的储蓄率水平尽管较金融危机爆发前显著攀升,但仍仅为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水平,并大幅低于历史平均值。
  金融危机对于美国人的奢侈消费文化是一种颠覆。上一轮经济增长中由高负债支撑的高消费,在失去信用支持后要想迅速恢复几乎不可能。
  从库存回补角度看,上半年去库存化行为令6月美国制造业及耐用品库存分别降至2007年初及2008年初以来新低,随着需求的企稳以及通胀回升,预计美国企业三季度开始回补库存的可能性较高,二季度库存缩减对GDP的负面作用从一季度的2.36%降至0.83%,也从侧面反映出去库存化行为接近尾声。然而,下一阶段美国企业库存回补的力度究竟如何尚难预料,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自从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库存对于GDP贡献率整体呈现波幅收窄的格局,这与计算机时代存货销售比大幅下降不无关系。
  近十年来美国传统制造业衰落并过度依赖消费增长的“去工业化”行为造就了我国出口的高速增长。“再工业化”或将成为美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这当然不是恢复其已经失去比较优势的传统制造业,新能源及绿色产业的发展或将成为美国“回归”实体经济的动力,但其产业化过程并非一两年就可以完成。所以,在上一轮经济增长模式遭到颠覆之后,美国实体经济复苏恐怕不会那么迅速,这也意味着我国的出口复苏之路不平坦。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