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商品价格扭曲“强化”危机
    2009-08-11    刘彦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在全球经济仍未走出低谷之时,大宗商品价格却展现出与经济增长曲线完全相反的优美弧线:在国际市场上,伦敦金属交易所(LME)铜价从2008年末的底部2817.5美元一路上涨,终于在8月突破了6000美元高位,涨幅超过100%。伦铝涨幅则超过了65%,伦锌则从2008年触底至今,涨幅超过86%。
  在经济晦暗不明时刻,大宗商品市场价格之所以出现上升曲线,不但说明由信贷扩张导致的通货膨胀阴影进一步加大,交易者利用大宗商品期货交易避险的功能得到加强;也再次彰显出奥地利经济学理论让人惊叹的判断力:此次危机下各国政府的信贷扩张,不但将导致通货膨胀,还使得资本结构被拉长,在离消费者最远的资本品和工业生产资料领域,“错误的投资”不但没有得到纠正,反而会出现进一步的繁荣。
  一种现实的合理解释是,目前的大宗商品价格是供求关系的真实反映。由政府投资所导致的大量需求,正在影响着全球大宗商品的价格。以铝的供求为例。尽管铝的头号生产商美国铝业(Alcoa)首席执行官柯菲德(Klaus Kleinfeld)最近警告说,今年全球消费量将下降7%,但近几个月来,伦敦金属交易所的仓库中,铝的库存量迅速增加,达到创纪录的近460万吨,约等于全球48天的消费量。
  库存本身就是一种短期需求。对通胀来说,最可怕的不是价格上涨,而是对价格上涨的预期。由于担心未来的价格将进一步上涨,锁定的交易增加了。据说,在这些库存中,约有75%可能被锁定在仓储或融资协议中,这也意味着它们不能被真实地“使用”,从而将可用库存减至仅100万吨左右,仅仅是全球10天的消费量。以10天的供应量来说,价格上升自然在所难免。
  另外,中国强劲的国内需求成为全球铝价上涨的强劲动力。中国海关总署近日公布的2009年6月及1-6月原铝、氧化铝、铝制品以及铝土矿等进出口分项数据证实了这一点。尽管铝的现货销售一直没有好转,但中国上半年原铝进口超过了100万吨,这个数量差不多相当于中国目前一个月的产量。大量的进口铝锭和由经济刺激计划导致的复产,导致了中国铝的价格节节上升。
  奥地利学派认为,当政府的扩张信贷进入生产过程之时,企业家的判断就会扭曲,商人们就会对更为长期的生产过程进行投资,特别是那些高级生产领域。商人们拿着新得的资金,抬高了资本价格和其他生产资料价格,促使投资由低级(消费品)的生产领域向“高级”(离消费者最远)的生产领域转移——从消费品行业向资本商品行业转移。而在中国,发生的事实则是,政府投资直接进入铁路、公路和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导致与这些领域相关的铁、铝、铜等工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
  这是当下发生在大宗商品领域内的事实。当然这种错误的投资不仅在中国发生。在危机阴影之下,无论是印度、巴西还是美国,错误的投资无处不在。这种事实造成的后果,不仅仅导致大宗商品价格的进一步上涨,还意味着这种不当投资和生产结构的扭曲将进一步加剧。加剧之后的危机,也许将不再短暂。

  相关稿件
· 高收益理财产品减少 “大宗商品”QDII下挫 2009-07-31
· 经济复苏希望推高大宗商品价格 2009-07-27
· 市场焦点回归基本面 “大宗商品”QDII暴跌 2009-07-10
· 农产品全线下跌 大宗商品陷入中级调整? 2009-07-09
· G8峰会在即 大宗商品等待美元"变脸" 2009-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