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企业、大项目资金多,贷款高度集中于政府项目的风险不容忽视。而中小企业却依然融资困难。
最近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新增贷款7.37万亿元,增速高达34.4%,巨额的新增信贷规模为近年来所罕见。
充足的信贷投放有力地促进经济起暖回升。在外需萎缩、消费需求不足的情况下,信贷资金拉动投资迅速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大幅上升,基础设施建设成为各地政府投资项目主体。在新一轮大项目建设的带动下,企业的投资信心正在恢复,民间投资热情逐步激发。
然而在信贷总量激增的背后,信贷资金结构尤其值得关注。有关数据显示,上半年7.37万亿的信贷投放中,有近3万亿用于支持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项目的建设,而这些项目多为铁路、公路、机场等大型项目。相应的,中小企业获得的资金较少。在东部某民营经济发达的省份,今年一季度流入中小企业的信贷资金仅占信贷总量的9%。
大量信贷资金涌入政府融资平台,在保证各地经济恢复增长的同时,却也积累了一定的信贷风险。为了争夺信用高、风险小的大企业、大项目,从年初开始,各商业银行在全国拉开了一幕幕和大型企业、地方政府开展战略合作的“大戏”,一签数百亿中长期项目贷款协议。在一些省份,一家银行3—5年内准备发放给政府的信贷资金,就远远超过该行在当地的贷款余额。目前这些贷款正陆续到位,成为项目建设的主力资金。然而看似稳妥的放贷,实则隐藏了不小的风险。目前地方政府多借用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向银行借贷,将来以政府财政收入作为还款来源。但是银行对政府的偿债能力、负债情况难以准确掌握,一旦财政收入下降,将直接影响银行信贷质量。加之现在地方政府成立的融资平台多,每个融资平台又有多个在建项目,相互之间有所交叉。如果拿着项目资本金“拆东墙补西墙”,会吸引更多的银行资金,政府融资平台的负债率则快速上升,银行面临的信贷风险将会更加凸显。
大企业、大项目资金多,而中小企业却依然融资困难。今年一些不愁钱的大企业还是获得了不少资金,但大量中小企业正是面临技术改造,生产线升级换代的关键期或是寻找新项目的建设期,却苦于没有资金。
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是长期以来面对的难题,目前更为迫切。贷款高度集中于政府项目的风险值得警惕,而中小企业是最具活力的市场主体,只有中小企业等民间投资真正启动,实体经济恢复的基础才得以巩固。同时,中小企业是解决就业的主体,只有就业水平提高,居民收入提高,才能提振消费需求,客观上为企业创造了更多市场。因此,解决他们所急需的资金,转变原有的信贷结构已是当务之急。
优化信贷结构首先要从银行做起,切实转变政府项目就是“一劳永逸”好项目的观念,不要担心中小企业融资可能面临的政治上和经营上的风险。不惟“大”、不惟“政府”,开阔思路,大胆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关键性的节点问题。同时,政府部门还要发挥财政政策的杠杆作用,为银行资金进入中小企业“搭好架子”,撬动更多银行资金服务中小企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