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增长的全球平板电视市场引发了国内新一轮面板投资热潮。在液晶方面,京东方、彩虹、龙腾光电等企业正在筹划或建设6到8代生产线,总投资金额达千亿元。在等离子方面,长虹一期项目量产后正在追加投资二期项目。从目前一些面板企业运行中出现的巨大亏损看,笔者认为,国家应统一规划,引导彩电产业面板投资,尤其是引导国内企业解决核心技术和产业配套问题,否则高达千亿的投资就成了“打水漂”。
据统计,我国每年进口彩电用液晶模组和等离子模组超过100亿美元,相当于进口150架波音737客机,超过我国一年飞机进口总量。这意味着,在平板电视时代到来之际,由于上游面板资源的缺失,以传统CRT彩电创造出的极具国际竞争力的中国彩电业,正面临着由“中国制造”沦为“中国组装”的危险。而要重塑彩电产业的国际竞争优势就必须突破产业核心环节,也就是要必须自主造屏。
从当前彩电面板产业的格局来看,我国已经大幅落后于韩国和日本。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彩电业的惟一发展之路就是在政府的支持下获取关键技术,并且让企业持续地拥有技术创新能力。要达到这个目标,首先要打破有利于强者的市场机制造成的壁垒,这就需要充分发挥政府的调控、引导作用。
从当前我国的面板产业来看,液晶和等离子在技术研发、生产线引进以及产业链三个方面走了两条不同的道路,亟待国家进行统一规划和引导。中国企业进军面板产业时首先要解决技术问题,从已经投产的京东方、上广电、龙腾光电三家液晶面板企业的技术来源来看,上广电基本走的是全盘引进技术的路线,其技术和专利全部从日本引进,自己没有掌握核心技术。长虹通过国内整合和海外并购,围绕新型等离子显示屏掌握了约600项专利技术,其中绝大部分为发明专利,已经走出了一条技术自主创新的道路。
对我国彩电产业发展来说,等离子屏项目就像一个“灶台”,将中国也包括国外的等离子技术资源、人才等都装进去,通过相互作用进行自主创新。在这个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不是“灶台”上的每个部件,而是搭建“灶台”的设计能力和对核心部件的控制。有了这样一个“灶台”之后,不仅能加速中国平板电视技术的产业化进程,而且还能够蓄积彩电核心部件的开发和设计能力,为今后产品的升级换代打下了基础。
随着全球面板产业竞争的加剧,该产业更像一个“时间产业”,越早在高世代生产线投产,盈利空间也就越大,而低世代生产线技术贬值速度很快,高世代线的投产加快了低世代线“投产即亏损”的速度。笔者非常担心,当中国企业正在筹建6-8代生产线,并在2011年投产时,日韩企业规划的10代、11代生产线早已实现量产,中国面板企业又将陷入“投产即落后”的困局。
面板生产线世代的高低反映了继续投资潜力的高低,国家应该对此进行统一规划,而不是国外企业卖什么我们就买什么,背上沉重的包袱。
引进生产线只是面板产业的第一步,如果上游材料、设备等无法实现配套,面板企业也只是停留在来料加工的组装阶段。中国的合资液晶面板企业引进生产线后,相当于花高价买了个“高级加工厂”,与输出方建立了个管道,通过这个管道要不断向输出方采购原材料。而在等离子面板产业链上,目前以新型等离子显示屏为核心,开始实现原材料、元器件国产化,工艺设备国产化,基础技术研究本土化,形成了可持续的产业发展平台,推动了我国彩电产业链位置的上升。
对比日韩在平板电视产业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到,平板电视产业的发展必须依赖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政府提供长周期的战略协调管理、资金、税收等政策支持,企业来具体实现研发和生产,共同实现产业的发展。尤其是需要政府对产业中发展较快、具备较强研发和生产能力的一到两家企业进行扶持,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面板企业。否则,中国面板企业的巨额投资既换不来技术,也失去了市场,成为外资企业的“加工车间”,中国彩电企业多年来积累的市场、技术、品牌等优势都将付诸东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