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胀这个词最近很时髦,变成街头巷尾、妇孺皆知的专业名词了。蔬菜涨价了,都是通胀闹的;房子涨价了,都是通胀干的;股市暴涨了,都是通胀影响的……
然而,通胀真的有那么大的威力吗?
对通胀,普通人最直观的感受就是,钱不值钱了,要是在通胀来临之际还持有大量现金,显然就是跟钱过不去。所有的理财专家都建议投资者,在通胀预期下,尽可能地买点黄金、房产或者股票等资产。最好再能管银行借点钱买资产,反正要通胀了,将来货币一贬值,这些钱就是纸。
通胀的预期也推动A股最近几个月连连勇攀高峰,股民甚至又一次唱起了“死了都不卖”的牛市小调,直至7月29日。
当日,在一片冲高期待中,A股市场迎来了8个月以来最强烈的暴跌———沪综指跌5%,深成指跌5.54%。面对一片惨绿景象,市场上却又出现“千金难买牛回头”的乐观说法。
暴跌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暴跌后爬起来看都不看继续往里冲的投资热情。
曾经有人问过巴菲特,通胀来了是不是应该更积极地买入股票。巴菲特的回答是,现金的贬值不构成必须买股票的理由,这个逻辑的实现需要一定的条件,那就是资产的价格不能处在泡沫的状态。
那么A股到底有没有泡沫?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上周末,A股市场上,市盈率在0至20倍的个股有56只,20至50倍的个股有527只,而市盈率在50倍以上的个股(包括负值)达到989只。这种分布状态与2007年历史最高点的估值分布十分接近。
换句话说,3400点的A股,不光有泡沫,而且已经险象环生。
巴菲特的这句话,可以应用到很多投资领域中。
拜通胀预期所赐,房价自今年年中以来一路拉升,甚至再度出现了开发商捂盘惜售现象。不少人选择买房抵御现金贬值风险。
中介却说了实话。中大恒基透露,今年上半年北京的二手房租售比首次突破了1∶400,达1∶402。国际上通行的标准认为,合理的房价租售比应在1:250以内。通俗地说,曾经风行的“以房养房”理财方式已经成为历史,每套房子每月收取的租金不足以支付按揭和物业等养房费用。
按照巴菲特的逻辑,拿现金购买已经高估值的股票,和购买已经价格泡沫的房产,都不是稳妥的投资手段。
那么,最稳妥的抵抗通胀的投资方式到底是什么?事实上对大部分工薪阶层来说,这是一个伪命题。在总资金不多的情况下,通胀带来的货币贬值,与投入股市或者贷款购买其他资产遭遇暴跌,损失程度恐怕后者更为惨烈。
如果实在是不踏实,在投入“抗通胀投资大战”之前,请留出保本的现金,选择低风险的投资产品保存实力。
毕竟,投资只是为了让生活更美好,而不是逼着我们倾家荡产、背水一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