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金融城之初体验
    2009-07-16    本报驻伦敦记者:王振华    来源:经济参考报
    伦敦金融城是伦敦的城中之城,是世界三大金融中心之一。最近,记者与一些外国记者应邀参观了伦敦金融城,虽说是走马观花,却也印象颇深。
    一大早,记者就来到伦敦金融城市长的府邸。这是金融城第681位市长,去年11月7日上任。为了方便与越来越多的中国客人交往,市长起了个中文名———陆毅安。
    坐在记者对面的陆毅安是位慈祥老者,胡须花白,笑容可掬。在对金融城的简要介绍中,他自称“金融城大使”的话令人感受最深。金融城市长主要负责推广金融城作为国际金融和商业中心的作用,增进各国民众对金融业的认识。以陆毅安与中国的交往为例,半年来,他已经同中国多次“密切接触”,不仅会见了十几位中国政界和经济界高级官员,还于6月上旬访问了中国。
    别看陆毅安市长不紧不慢、语调平和,伦敦市场每天高达1.35万亿美元的外汇交易额、全球53%的外国证券交易量和70%的欧元债券交易,都是在他的“地盘”上进行的。
    英国中央银行———英格兰银行的外表是一座很传统的古老建筑。英格兰银行1694年成立,1946年3月1日被国有化。虽然长期以来英格兰银行起着央行的作用,但直到1997年它才彻底独立。
    从英格兰银行的侧门进去,首先来到英格兰银行博物馆。博物馆面积不大,却是英国金融史的缩影和“课堂”,不时有成群的学生前来参观。这里陈列着英国发行过的所有币种,以及作为黄金储备用的大金块。英格兰银行还专门拍摄了介绍央行功能的影片,通过购物、物价变化、小摊贩销售等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情”,来说明通货膨胀、通货紧缩以及中央银行就此采取的货币政策等经济中的“大问题”,使人们对央行的两个中心目标———保持货币稳定和金融稳定有了清楚的认识。影片生动活泼,浅显易懂,令人耳目一新,很受启发。
    参观英格兰银行免不了谈到金融危机、经济危机和货币政策等近期的热门话题。英格兰银行的官员专门向记者介绍了为应对危机采取的一系列货币政策,其中包括在利率手段用尽之后被迫采取的“定量宽松”非常规货币政策等问题。
    在世界几大交易市场中处于领先地位的伦敦股票交易市场却像一座安静的办公大楼,看不到其他交易所常见的交易忙碌、人声嘈杂的景象。原来,自上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伦敦股票交易已全部采用电子交易,交易所的主要功能是提供电子交易平台、数据分析和新公司上市等。
    虽然外表平静,但大量的资金正以难以想像的速度和数额在这里流动着。据介绍,截至今年5月份,在伦敦股票交易市场上市的公司高达2900多家。其中,英国公司2318家,市值2.083万亿美元;外国公司610多家,市值2.294万亿美元。作为交易平台,进入本世纪以来,伦敦股票交易市场已成为众多国际大公司的首选交易市场。其主要优势包括市场选择性广泛、资金管理能力强、融资成本低、地域上紧邻欧洲大陆等。
    无疑,金融危机和西方经济危机给伦敦股票交易市场造成了严重冲击。由于危机导致的信贷紧缩和流动性不足使许多公司资金捉襟见肘和经营困难,去年伦敦股票交易市场上市公司发行的新股总额只有630亿美元,大大低于前几年的水平。不过,随着世界经济出现转暖迹象,伦敦股票交易市场的情况也在好转。最新统计显示,今年前4个月,伦敦股票交易市场筹集的资金总额已达370亿美元,超过去年全年筹集资金总额的一半。
    短短一天的走访不可能对伦敦金融城有深入的了解,但记者感觉到,虽然遭受了金融危机的冲击,伦敦金融城仍活力不减,它作为世界最重要金融中心之一的地位也将不会改变。
  相关稿件
· 伦敦金融城市长: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势在必行 2009-03-27
· G20峰会令全球目光聚焦伦敦金融城 2009-03-24
· 伦敦金融城市长举行就职巡游 2008-11-10
· 伦敦金融城市长罗永成上海赚吆喝 2008-07-02
· 伦敦金融城市长今抵沪 力推英资本市场优势 2008-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