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应该对房价飙涨有底
    2009-07-06        来源:东方早报
  最近一段时期,楼市走出一波上扬行情。种种迹象表明,中国楼市已行至新的“拐点”,考验亦将随之而至。然而与此同时,我们也注意到一个奇怪的现象,与去年楼市“拐点”不同,地方政府及其决策者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沉默,这种暧昧的态度,无疑耐人寻味。
  去年金融危机发生后,为了“救市”,各地方政府推出了一系列刺激楼市回暖的政策:购房入户、减免契税、降低首付款等等,不仅如此,地方官员和决策者还纷纷表态,要“防止楼市大起大落”。某地方官员更公开表示:“救楼市”不是为了救房地产企业,而是为了救经济、救银行、救百姓;一旦楼市大跌,最终受害的是老百姓……此种情况,直至年初楼市出现“小阳春”后才逐渐停歇。
  两相比较,我们认为,现在同样不是沉默的时候。
  从政府与楼市的关系来看,政府首先是楼市的主导者。分析中国的房地产开发模式可知,土地与资本这两大核心资源,在房地产开发过程中起着核心作用,而开发商对于这两大资源的获取,都必须依赖于政府。如果政府收紧银根和地根,则楼市将进入下行通道;反之亦然。
  政府也是楼市的受益者。众所周知的事实是,土地出让金早已演变为地方政府的“第二财政”。有统计表明,土地出让金在一些较高地区能占到财政收入的50%以上;仅今年6月份,北京土地出让收入就超过了百亿元。正因此,对房价上涨及其带来的地价上涨、土地出让金收入增加,地方政府是直接受益者。
  政府还是楼市的监管者。毋庸讳言,房地产已经成为不少地方的支柱性产业,而受其影响的关联产业,更多达上百个。这就决定了楼市的稳定对经济正常运行、社会和谐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确保市场供求平衡,维护稳定、健康发展,避免出现大起大落,是政府作为监管者的重要职责。
  通过对近期楼市动向的研判,我们认为,如果说去年政府的调控目标是防止“大落”,那么今年,应该有预见性地将调控目标转到防止“大起”上来。而事实上,从近期的市场行情看,已经反映出风险正在增加、泡沫正在形成的征兆。在经济尚未完全复苏的当下,如果楼市泡沫再次被吹起,一旦破裂,中国经济将如何承受?上世纪90年代,日本房地产市场泡沫破裂,使整个国民经济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应是不远的殷鉴。
  不少分析人士指出,去年下半年以来,楼市其实并未出现真正的“拐点”,而是一直在高位震荡盘整,近期又突然调头向上。因此我们认为,在对楼市泡沫的判断上,决策者不妨将实际情况想得更严重一些。
  在此意义上,近期上海市住房保障局局长刘海生的一段讲话值得关注。6月25日,刘海生在上海市政府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政府希望房地产市场能够保持健康、稳定,不希望房价涨得过快,为此政府将“有所作为”;政府不能用行政手段干预价格,但是“不干预”不等于“不作为”……这份清醒,应该在更多的地方政府和决策者中找到共鸣。
  面对当前的楼市走势,我们认为,为了维护房地产市场长期的健康和稳定,政府应该未雨绸缪,对楼市出现爆发性上涨的可能要给予足够重视,对楼市泡沫要有所防范,做到心中有判断、手中有预案。切不可只防“大落”,不防“大起”。
  相关稿件
· 6月房价持续走高 2009-07-03
· 房价地价频频冲高 楼市再吹泡沫 2009-07-03
· 热钱来势汹汹房价或再度暴涨 2009-07-03
· 两大三甲医院南迁将带热北京丰台周边房价 2009-07-03
· 北京出现新地王是房价上涨的信号吗 2009-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