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市场“热”的“冷”思考
    2009-06-29    本报记者:熊聪茹 刘宏鹏    来源:经济参考报
    翻开农村金融市场沿革的时间表,其中不乏大起大落的热闹事件。
    上世纪90年代末,四大商业银行全面退出县级城市,2007年全国县域金融机构网点数比三年前锐减9811个。2006年底,中国银监会放宽了金融机构农村准入政策。去年底,汇丰、渣打等外资银行设立了五家村镇银行和两家信贷有限责任公司,全国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迅速发展到107家。面对外资银行在农村地区的“燎原之势”,中资大银行也重新“下乡”。
    有观点认为,对此次农村金融市场“变热”不能盲目乐观,需要一些“冷”思考。
    ———外资银行醉翁之意不在“农”?缺乏有效抵押物、风险大、成本高、收益低———这是农民贷款的老大难问题,业内人士认为颇具商业眼光的外资银行积极下乡的动机并不单纯。
    据调查,2月初至今,渣打在内蒙古设立的和林格尔村镇银行只存不贷,没有向农民发放一笔贷款业务。渣打银行相关人士解释说,尚未发放贷款是由于“需要时间了解农民产业链,指导农民学会面对风险,从而去制定村镇银行的贷款风险管理”。
    当地银行业有关人士称,国内知名乳业企业蒙牛就落户在和林格尔,渣打其实是冲蒙牛来的,“只要在当地有个网点,哪怕只是个储蓄所,外资银行就可以对大企业进行营销了”。
    这种猜测似乎并非完全没有依据。汇丰村镇银行选址北京密云,众所周知,密云经济开发区汇集了伊利、今麦郎、韩国万都等知名企业。
    汇丰银行承认,初期的村镇银行不会对盈利有实质性贡献,但他们的目标是“探索建立行之有效的、可持续发展的经营模式”。
    业内人士认为,外资银行绝不是来扶贫的,由于在大城市开设网点难以获批,而设点于企业相对集中的乡镇,既能享受优惠政策,还能收到宣传效果,从而可以慢慢培育扩张业务的基地。
    ———加剧农村金融服务空洞?有观点认为,农村金融机构之间竞争加剧,银行会舍弃成本大、利润薄的贫困地区,导致那里的农民融资更加困难,从而加大农村金融服务空洞。
    云南红塔农村合作银行董事长王伟华在博客中写道,国内农村金融的“大梁”———农村信用合作社是以城市金融业务赚的钱弥补落后地区网点的亏损,为了新农村建设,亏损也不能撤除贫困地区的农村网点,但村镇银行大量设立后,会和农村信用合作社争夺经济较为发达地区的金融资源,使农村信用合作社盈利下降,无法维持亏损网点而被迫撤出,从而使贫困地区的金融服务雪上加霜。
    王伟华表示,农村金融中也有赚钱的业务,大约20%的业务能赚80%的钱,“外资银行参股的村镇银行就是要这20%的业务,也就是说,肉被外资村镇银行吃了,骨头丢给农村信用社去啃吧!”
    ———农村金融风险悄然增大?内蒙古银监局相关人士提出,目前国家尚未明确规定村镇银行的配套细则,例如执行怎样的利率、出了问题怎样清算等,监管政策的缺失将使农村金融的风险逐渐暴露出来。
    新疆银监局副局长毛晓飞表示,在金融危机背景下,行业性风险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多,目前一些农村大额贷款和社团贷款存在不同程度的风险隐患,不良贷款也出现反弹趋势。
    对此,新疆银监局已着手采取措施防范农村金融风险。例如和各级政府配合联动,根据信贷动态加强风险提示预警;严格控制农村中小法人金融机构的非农业贷款,关注新增贷款投放节奏和存贷比状况;推进农村信用工程建设,培育一批信用乡镇、信用村和信用户等。
    长期以来,农村是我国金融市场最薄弱的环节,供需不平衡成为制约农村金融市场发展的重要因素。就今年春季发放贷款情况看,各银行为农民提供了从未有过的广阔融资渠道。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结构金融研究室主任殷剑锋表示,农村资金一直在流向城市,导致中国金融分布不均,城市过度密集,而农村供给严重不足,外资银行看准的是中国农村金融市场未来的发展,中资银行应重新重视此前被忽略的农村市场,特别是在中西部地区。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表示说“如果把同样的努力投入到农村地区,30年后的农村金融市场可以和城市金融市场一样发达。”
  相关稿件
· 刘士余:农村金融创新必须坚持财务可持续 2009-06-17
· 农村金融下一步或将着力于两方面 2009-06-15
· 培育农村金融本土力量缓解“钱荒” 2009-05-18
· 小额贷款公司激活农村金融大市场 2009-05-07
· 农村金融:相对于机构而言,更缺的是机制 2009-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