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副部长魏加宁认为,当下中小企业的贷款与其贡献不相称,应引导资金流向中小企业。他说,发达国家没有为大企业服务的政策性银行,恰恰为中小企业服务的政策性银行许多国家都有。而在中国,三家政策性银行没有一家是对中小企业服务的。由于中小企业比较分散,中国国家国土比较辽阔,应设立为中小企业服务的政策性银行。此外,还应大力发展与中小企业门当户对的中小型民营银行等。
今年1至5月,银行贷款增速非常快,人民币贷款累计就接近全年的放贷目标。据魏加宁研究贷款流向发现,其结构很不合理。国内中小企业在嗷嗷待哺的同时,大量资金却只是在金融体系内自我循环,因此很容易推高股市和房地产价格,如果资金在金融体系内自我循环,自我膨胀,而不为实体经济服务,容易形成新的“金融泡沫”。
魏加宁表示,当前政府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实际上并不能帮助中小企业解决实践中的问题。因为当经济过热,政府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的时候,首先受损的是中小企业或者是民营企业,而当经济过冷、速度过低的时候,政府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首先受益的是大型企业,是国有企业。这样的话,随着我们宏观调控,企业就会出现分化,按照这种方式调控,一方面大企业国有企业会越来越壮大,另外一方面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就会越来越受到压力,所以这种宏观调控的结果是令人担心的,在宏观调控方面需要作一些反思。
那么如何来解决这些“稀缺资源”的分配问题呢?魏加宁指出,第一种方法就是要引导资金进入实体经济。要整顿票据市场的秩序,防止票据在银行间自我交易。应该打破部门的分割,建立统一的企业债市场。另外,还要加强信贷资金的监管,有关银行都要密切关注资金的流向。
第二种方法是要通过成立为中小企业服务的政策性银行来为中小企业引导资金,发展与中小企业门当户对的中小型民营银行,降低中小银行的设立门槛。由于中小企业比较分散,中国国土比较辽阔,仅仅是一家国家级的政策性银行并不能解决问题,所以设立政策性银行可以是分散的,同时,应尽快发展为中小企业提供辅助性服务的担保公司。
第三种方法是借鉴沿海地区的民营企业建立的互保体制,互为担保,或者类似于合作经营性质的组织。据调查,这方面的需求仍然存在,因此发展这种真正意义上的金融合作势在必行。
第四个方法是早日推出创业板,为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提供退出的通道。要加强政府融资平台的建设,防范财政风险和金融风险捆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