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电话行销遇尴尬,谁之过?
    2009-06-26    赵晓路    来源:经济参考报

    盛行西方发达国家的保险电话行销进入中国后,发展十分迅猛。毫无疑问,电话行销具有传统销售渠道无法比拟的便捷,近年来被一些保险公司寄予厚望。特别是一些新兴保险公司,它们期待着将电话行销渠道打造成抢占市场份额、寻求业务增长点的“利器”。
    然而,在业绩蹿升的背后,很多时候,保险业务员那颗“火热的心”,在电话的另一端会遭遇“冰冻”与抗议。保险电销怎么了?其前景还能否被继续看好?其未来该如何规范发展?

    机主:真的快要烦死了!

    以下几幕场景,相信很多朋友都有类似经历:
    场景一:“我真的快要烦死了!”一位基金经理雷先生说,“几乎每周要接到不同的推销保险电话,有时候,同一个公司、不同的人会先后给我打电话,其中还有人声称自己才是‘正牌的’,另外几个是‘冒牌的’。有时候拒绝都没用。有的人给我打过不下三次,我都认识他的声音了。不知道谁把我电话告诉他们的,这事情也没人管管。”
    场景二:来自某国有银行的魏小姐说:“一个女孩来电就说自己是银行卡中心的,问我对‘存款就送保险’的活动有没有兴趣。因为我以前接触过银保,所以知道这每月的存款大概也就是保费。可是营销小姐对此只字未提,追问之下才知道这款产品是10年期的,到期才能返还所谓的‘存款’,如果中途想‘取出来’就等于是退保了,只能拿到保单的现金价值。可是不知道是不是人人都去追问。”魏小姐还补充说:“这个来电显示的号码很像是我办的信用卡的客服电话,后来仔细看才发现不一样。”

    电话营销员日子也不好过

    保监会早在2008年5月发布的《关于促进寿险公司电话营销业务规范发展的通知》中就要求保险公司应对拒保的客户备案记录,以避免“二次骚扰”。同时,根据规定,营销人员必须向客户说明分红的不确定性、犹豫期、中途退保损失等与合同有关的重要内容。然而从雷先生和魏小姐的经历看,似乎某些保险公司的营销人员在开展电话营销时并未遵照相关规定。
    一位曾就职于某外资保险公司的资深人士丁小姐评论到:以搞活动的名义去营销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监管机构虽是三令五申,但大家(保险公司)都心照不宣,你不用这种话术,别人用了,就可能把你的客户都抢了。至于模糊自己身份的问题,有时候你自己说自己是保险公司,人家直接就把电话挂了;所以有些和银行合作的公司,专员是在银行里打电话,代表银行,因为对方是银行的客户而非保险公司的,保险公司不能随便给银行的客户打电话,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说自己是保险公司的就反倒是告诉人家我们违规了。客户的电话通常是通过银行得到的,也有很大一部分是通过电信的号码段截取的。
    丁小姐还表示,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虽然电销业绩未受太大影响,但监管机构监管力度明显要加强很多,即便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获取业绩,许多公司仍旧按自己的“潜规则”行事。
    “话术都是事先培训好的,‘总监’跟大家(业务员)说各家公司基本都是这么跟客户说的。无人接听和对方接了就挂的都不算,平均每天要打100多‘通’电话,业绩才有可能达标,压力太大了,所以公司虽然组织学习过保监会的法规和通知,但是我真没法想那么多。”保险电话行销专员小冯一脸无奈地说。

    营销队伍素质亟待提高

    小冯表示,自己只有初中的文凭,相比去打工卖体力,电话专员的工作好歹还算体面,有时候的收入也还不错。但另一方面,她感觉虽然公司名义上培训了自己两个月的时间,而后她也勉强通过了资格考试,可是有时候对产品和保险行业的认识都感到力不从心,更谈不上深入理解各种法规了。她表示,在公司里像自己一样的营销专员也并非少数。
    丁小姐对这样的现状也显示出了自己的担忧:“营销队伍的素质确实亟待提高,可本来淘汰率就很高,但又总是招不上人来。公司招聘广告甚至都不敢提‘保险’这俩字,而且就算吸引了很多人都来面试,但条件好一点的人一听是推销保险,都不愿意来,所以现在只能降低招聘门槛。”

  相关稿件
· 传统车险涨价电话车险升温 2009-06-26
· 微软新产品:通过电话或电脑控制咖啡机 2009-06-10
· 联通首家实行异地接听电话免费 2009-06-02
· 联迪商用电话POS终端入围工行系统 2009-05-31
· 网络免费电话成骚扰“热线” 2009-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