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 非常“7+1”
    2009-06-25        来源:中国证券报
    随着今年5月份经济数据的陆续公布,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我国经济复苏的迹象日益明显。我们判断,2009年全年我国经济增长率将在8%左右。具体来说,中国经济将在“去库存”与“去产能”中进行自我修复,并将贡献7%的GDP增长率;此外,政策进一步的刺激也可以完成1%的增长率贡献。因此,2009年下半年宏观经济运行将呈现一个“非常7+1”的态势。
    在政策大力刺激的作用下,以及上下一致“保增长”的背景下,我国的固定资产投资在今年注定将一直提供超预期的数据;居民消费在“家电下乡”等各项优惠政策的作用下,也仍将稳定增长;然而,外需在一系列出口刺激政策下并没有太多起色,世界经济仍深陷衰退泥潭之中,国内经济对出口不能指望太多。
  具体而言,世界经济结束金融恐慌进入可预期的衰退阶段,金融危机已经转化为经济危机,预计外需在半年内还将持续同比下跌15%以上,中国的实体经济将不得不继续等待机遇;政府通过直接投资扩大了公共需求,通过补贴诱导与金融信贷条件改善,较好地刺激了内部市场需求,投资在三季度会保持在30%以上的增速,而以汽车与房地产为代表的消费也将维持在15%左右的名义增长水平上。此外,全年通货膨胀率预计在0.5%。今年2-8月中国经济进入长达7个月的通货紧缩期,9月后物价将开始变正,11月与12月将维持在2%的水平上,全年物价上涨率预计不超过0.5%。
  但值得注意的是,经济虽然在稳步复苏,但是增长的内部需求与消失的外部需求并不匹配;企业的利润虽然探底回升,但是并不尽如人意;公共财力的消耗在勉力维持,如果不完成投资的空中接力,财政赤字率将突破4%,直逼5%,经济系统性风险将因此逐步加大。
  我们判断,2009年下半年的宏观经济运行取决于市场自我修复与公共财力消耗的博弈。危机对中国经济不是什么新鲜的事情,中国三十年的经验足以应对本次危机。一般来讲,公共政策的实施要么是已有的成功经验翻版,要么是国外成功案例的本土化。因此,历史的经验有助于我们走出危机。
  中国三十年的增长是一个工业化、市场化与城市化交互演化的过程。改革三十年来,中国出现过三次重大的危机——1978年、1992年与1998年,对于这三次危机,我们都是通过迅速提升市场化来解决问题的,继而延续了城市化突前、工业化跟进的大套路。我们发现到目前为止,现阶段解决危机只不过是通过直接投资与补贴消化库存并加上提振信心来解决问题。如果认同本次危机的严重程度不亚于前几次,那么政策或将在未来面临进一步调整。
  我们认为,政府负债扩张的结果是经济的虚分实离,即实体经济的恢复速度远远赶不上资产价格的增长速度,中国可能正进入一个硬启动下的资产重估过程。在全球货币定量宽松的大背景下,国际资金的流动将会进一步推高中国的资产价格;此外,地方政府强力化解财政危机的行为,也必然会导致资产价格上涨。从货币政策来看,在美元即将大规模滥发的背景下,资源品价格飞涨,全球通胀预期已经到来,国内第四季度货币政策可能会从极度宽松向适度宽松转变。
  相关稿件
· 宏观经济政策面临“拐点”选择 2009-06-25
· 《宏观经济学》 2009-06-15
· 从PMI指数反弹看宏观经济回暖 2009-05-11
· 宏观经济走势与我们的任务 2009-05-06
· 今年一季度我国宏观经济与财政政策分析报告 2009-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