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投资品化将扩大贫富分化
    2009-06-24    余云辉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在诸多制造贫困化的工具里,房地产在中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暴利的背后是被绑架了未来的购房者和那些办理按揭贷款的国内银行(银行的后面还有国内的储户)。
  对于一个和谐的社会而言,百姓衣食住行的生活必需品都应该属于消费品,而不能界定并设计为投资品。住房应该属于消费品,而不属于投资品。通过比较世界主要国家可以发现,那些将住房规定为消费品的国家,无不经济繁荣、百姓安居乐业;相反,那些将住房设计为投资品的国家,无不社会两极分化严重。
  在新加坡,住宅是消费品不是投资品。新加坡的房地产资本没有在本国挣得暴利却在中国挣得了暴利。在德国,住宅也是消费品而不是投资品,所以,德国百姓可以买到价廉物美的住房、企业不需要承担员工过高的生活成本、本土产业资本可以得到低成本的商业优势、国家由此得到制造业大国和制造业强国的核心竞争力。
  在这些国家,房地产开发商的利润率被核定并严格控制在社会平均利润率水平以内;消费者买卖住宅的差价收入在扣除同期的通货膨胀因素之后必须全部上缴政府财政。人们无法想象通过银行按揭来购买几套、几十套甚至几百套房子空关、闲置、浪费却可以套利或保值。在这些国家里,开发商没有暴利、消费者没有投机、房价没有泡沫。住宅仅仅是消费品,而不是投资品,更不是投机品。
  中国房地产是由地方政府拍卖土地、房地产商开发房子、投资者和投机者以及消费者共同参与买和卖、商业银行提供按揭杠杆等环节组成。
  这种暴利其实是对购房者现在乃至未来之收入的掠夺。开发商是这场暴利游戏的掠夺者之一。在这样的游戏规则下,要求对外资投资房地产进行“松绑”,这无异于对外来掠夺者的松绑。
  对商务部列举的“松绑”外资进入房地产的理由,诸如利用外资数量下降、外资投资企业数量减少、需要外资来护持产业升级等,同样需要保持警惕。
  据统计,外资机构掌握了30%以上国内流通的货币,远远高于号称高度开放的西方发达国家。外资控制了我国不少产业的主要企业,已经直接威胁中国的产业安全和经济安全,造成国民财富的大量流失。
  中国商务部是国与国间公平对等开放政策的落实者,但同时也应是保卫中国经济版图的经济国防部,是为中国企业开拓海外资源和市场的先锋。在经济防线缺失、经济国门洞开的现阶段,商务部应该有所作为。对于那些在中国境内破坏自然环境、贿赂行政官员、谋取不当利益、制造不平等竞争、转移利润、逃税漏税的外资企业,商务部应该会同有关部门和企业按净资产回购这类外资企业股份,并以此降低外汇储备、减少美元贬值的损失。同时,商务部应该进一步检讨以往利用外资政策的失误,守住经济大门、严防外资进一步泛滥,努力为本土企业争取到公平的国际商业环境。(作者系厦门大学客座教授)

  相关稿件
· 不坚持内部改革全球化难逃贫富分化 2007-10-16
· 市场经济必然导致贫富分化? 2007-08-14
· 平均工资惹争议 贫富分化被遮蔽 2007-07-03
· 南昌住房保障突出“人性化” 2009-06-24
· 住房成本调查能降房价吗 2009-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