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增加农业投资作为扩大内需主攻方向
    2009-06-10    周淑景    来源:经济参考报

    拉动内需,扩大消费,重心在哪里?笔者以为,在于进行大规模、广领域的农业建设投资。基本思路是通过积极的财政、金融政策和有效的农业金融服务,支持、引导农外资金大规模进入农业领域,增加对包括林业、天然草地和农田基本建设在内的农业建设投资,开辟农民就业、增收新渠道,在迅速提高即期农村居民家庭收入水平及其消费支出能力的基础上,实现未来农业的持续发展和农村居民家庭收入及其消费能力的不断提高,使内需市场狭小、消费长期不足局面得以根本扭转。

    农民收入低是内需不足的主要因素

    拉动内需,扩大国内消费,宜从增加农业投资入手,是因为中国现有人口中的绝大部分为农村居民,以土地和农业经营为其福利保障的第一手段。农业不发展、农民收入低,是中国内需规模小、市场启动难、消费长期不振的症结所在。2008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761元人民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781元,9.5亿农村居民的总纯收入仅相当于3.78亿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总额的75.8%。从居民消费支出情况看,2007年,全国乡村人口合计的生活消费总支出仅相当于城镇人口生活消费总支出的84.5%不到;即使全部乡村人口生活消费支出加上其家庭经营的生产费用支出总额,也只是仅比城镇人口生活消费总支出高出21.6%不到。因此,扩大内需,增加国内消费的关键是必须设法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和其消费支出能力。
    中国农村居民的现有收入来源:一是家庭农业经营收入;二是发展农村非农产业形成的收入;三是外出务工的劳务收入。近几十年来,中国农村居民收入中,虽然外出务工和发展农村非农产业形成的收入快速增加,2007年,两项收入合计已占到农村居民纯收入的57.5%,然而却并未从根本上扭转农民相对收入持续走低的基本格局。1984年全国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与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间的比例为1:1.84,到2008年已扩大到1:3.32。实际上,农民就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优势在农业,能够真正实现农民相对收入不断增加的根本途径,是农业的有效发展。目前农村居民相对收入走低的根本原因,乃是农业的极不发展,而非农村非农产业的欠发达和农村劳动力农外转移的不充分。
    应当指出的是,农业并非如同传统经济学所认定的那样,是一个不具发展潜力、难以容纳更多就业从而已经过时的传统产业,而是一个与时俱进、充满活力、极具发展前景与潜力的产业。目前中国农业不发展的根本原因,一是农业经济活动过度倚重于耕地,对耕地资源的过度利用和非耕地资源的大量闲置并存,使农业增产潜力难以得到应有的发挥;二是对农业自然资源的非合理开发与利用,农业自然资本储备减少、生态失衡、环境恶化倾向不断加剧,制约农业的有效发展;三是农业产业产品结构单一,基本属于一种单一利用耕地以生产食品类产品和些许天然纤维为主的生计农业,单一化的产业产品选择阻碍农业规模的有效扩大;四是农业技术与农业模式过度“跟踪国外”的发展定式,缺乏有效传承本国农业传统技术及模式的前沿性、原创性研发成果等,农业发展缺乏科学与技术的有效支撑。正是这一落后、扭曲的农业发展方式,造成了中国农业的不发展和农村居民收入长期低下的困难局面。

    农民增收潜力在于农业的全面振兴与发展

    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根本出路在于农业的全面振兴与发展。一是充分利用农业发展可资利用的所有资源,大规模开发利用包括耕地、园地、林地、天然草地、湿地和水域在内的所有农用土地和与之相匹配的优势动植物资源,按照多业、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原则及要求,调整和重新配置农业产业结构,拓宽农业发展的活动领域及范围。中国现有农林牧渔业总产出的75%来自耕地种植业和以种植业主副产品为其饲料的畜禽饲养业,而以面积分别高出耕地近1倍和1.15倍的林用土地及天然草地为基础的林业与草地畜牧业产出,仅分别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出的4%和7%。高效开发利用各种农用非耕地资源,大力发展门类多样的非耕地农业,只要林地和天然草地的单位土地产值率能够平均达到现有耕地农业产出水平的1/3,全国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即可在现有基础上增加1.16倍以上,成为农民增收的最大来源。
    二是依据中国农产品国内消费市场容量规模宏大及其多样化、多层化、差异性消费等特征,不断调整、提升农产品生产的结构层次。中国现有农产品人均占有量虽已进入世界中高水平行列,但同社会消费的实际需要相比较,却仍然存在相当的差距。2008年,中国农产品净进口额达181.6亿美元,棉花净进口218.6万吨,国内消费需求的对外依存度为22.5%;食用油料(包括大豆)净进口3781.7万吨,其中大豆3695.2万吨,对外依存度分别达到49.6%和74.4%;食用植物油净进口792.9万吨,其中豆油258.6万吨,食用植物油国内消费对外依存度为25.4%。在进一步增加已有动植物食品和天然纤维等传统类农产品生产的同时,积极发展和不断扩大新兴农产品生产,包括生物能源、生物原材料、生物医药、生物饲料、生物肥料及农药、自然资源储备、生态景观等新兴农产品生产和医疗保健、国土整治、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维系及改进、休闲及旅游、教育及文化传承等服务性产品生产,使新兴农产品生产成为整个农业经济系统日益重要的组成部分,将满足中国十几亿人口的生活消费和不断增加的工业原料消费需求,转变成为中国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重要保证。
    三是发挥农业发展的关联效应,促进农业前、后向及旁侧部门的加快发展。中国与农业直接相关的前、后向及旁侧产业发展,目前仍处于明显的落后状态。农产品加工业增加值与农林牧渔业总产值间的比例关系,中国目前大致为1:1,其中食品工业增加值与农业总产值的比例关系仅为0.5:1,而发达国家的这一比例一般都已达到2.0-4.0:1的水平。促进农业前、后向及旁侧产业的加快发展,不只是能够直接扩大农民就业、促进农民增收,尤其重要的是能够成为有效促进农业发展进而为农民增收提供保证的重要手段。

    增加农业投资是促进农业全面振兴与发展的关键

    农业的全面振兴与发展,需要相应的建设活动加以保证,需要有足量的资金投入来予以运转。而对农业投资的严重不足,恰恰又是中国经济与农业发展中长期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从中国农业基本建设投资占整个国民经济基本建设投资比重看,i980年及其以前一般都还在9.5%以上,之后快速降低,至1994年降至2.4%后有所回升,但升幅甚微。从中国农业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份额看,2002年2.38%,2005年1.67%,到2007年更是降低到1.42%。扭转中国农业极不发展局面,必须改变农业投资长期严重不足的落后状态。中国目前全社会年固定资产投资,2008年已达17.23万亿元人民币,在此基础上,若保持不低于8%的年均增长速度,并以其中的15%(略高于2008年农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11.3%的比重)流向农业领域,那么,用于农业开发建设的投资总额,前3年累计即可达8.5万亿元以上。由此,不但对现有耕地实施改造的所需建设投资可以得到满足,而且开发利用各种宜林土地、宜牧天然草地、宜渔可养殖水域等农用非耕地和与之相对应的优势动植物资源的基本建设投资也能够基本实现,从而在促进农业振兴、实现农民增收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从近期看,前述设定的农业建设投资额如果有70%来自农村外的资金投入,包括财政、信贷支农资金和城镇工商业企业资金等,那么,每年投向农村的非农资金数额即至少在1.82万亿元以上。由于农业开发建设具有以农民劳动投入为主的突出特征,其中用于购置农村外物资及劳务的费用支出只占其全部投资的一个不大部分,一般不超过20%,这就意味着来自农村外的农业建设资金投入,按照略高于目前全国农垦系统在岗职工现有平均工资计算,可至少新增加农村劳动就业岗位1.2亿个以上;按中国现有农村居民人口计算,由此而形成的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每年每人可增收1,530元以上。从中国城乡居民目前的收入消费及储蓄倾向看,2000-2007年平均全国城镇居民家庭生活消费支出占其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76.5%,收入储蓄率为23.5%;同期,全国农村居民家庭总支出占其总收入的比重为89.2%,收入储蓄率仅为10.8%,农村居民家庭的收入消费倾向比城镇居民家庭高出12.7个百分点。再加上农业建设投资的高溢出效应,即农业投资增加能够有效带动其直接相关产业投资增加,大规模增加农业建设投资,对于促进农民就业与增收,从而拉动内需,增加国内消费的即期效应是十分显著的。
    从长远看,对农业大规模、广领域建设投资的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前述8.5万亿元农业建设投资所涉项目全部建成6-8年后,农业生产进入量产、稳产阶段时,全国年农业增加值至少可新增8万亿元以上,为2008年的2.35倍;加上农业发展有效带动其前、后向及旁侧产业关联发展的溢出效应,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与其关联产业增加值比例按1:2水平计算,全国因此而形成的国内生产总值增加额至少35.5万亿元,为中国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的1.18倍;全国总人口按15亿计,人均新增国内生产总值每年可达2.37万元人民币,国内消费将因此进入全面扩张的新时代。
    不仅如此,大规模、广领域农业建设投资的经济、社会意义还在于能够极大地丰富农产品供应的品种和数量。届时,全国不但粮食、食用植物油、动物蛋白食品、天然纤维等传统农产品的生产能够实现自给有余,而且生物能源、生物药材、工业用生物原材料生产和生物多样性、自然资源存量、生态服务及由此提供的其他生活服务也都将出现一个崭新的局面。
    上述分析表明,拉动内需,扩大国内消费,从增加农业建设投资着手,不但作用直接、可立竿见影;效应深远,可长久发挥作用,使社会建立起一份可持续带来收益的长久基业;而且效益显著,投入同样多的资金,可以得到更多、更大的经济、社会及生态服务产出和良化的自然及社会生态环境,中国境内目前因经济发展已惨遭破坏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及生态服务趋于减少的严重局面将得到根本的遏制和全面改善。

(作者系东北财经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研究员)

  相关稿件
· G8呼吁继续增加农业投资 2009-04-22
· 51.5亿元新增农业投资将用在何处 2008-11-17
· 51.5亿元的新增农业投资将用在哪些地方? 2008-11-17
· 粮农组织总干事呼吁增加农业投资 2006-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