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6月1日起,我国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超薄塑料购物袋。如今,“限塑令”实施已有一周年,城乡之间、大超市与小市场间的“限塑令”执行情况却呈现出“几路畅通、几路受阻”的巨大反差效果。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一项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外资超市塑料袋使用率下降80%以上,内资超市下降60%以上,塑料袋消耗减少近400亿个,相当于节约石油160万吨。可以说,在超市、商场这“两路”,“限塑令”基本实现了畅通,且效果喜人。
然而,同样的“限塑令”在众多城市农贸市场、乡村集镇、小型摊点上却远没有收到令行禁止的效果。记者在合肥市多个农贸市场、蔬菜瓜果批发摊位上都发现,早已遭禁的塑料袋仍旧堂而皇之地随商品免费发放,绝大多数顾客对此也坦然接收。一些群众戏称说,“禁白”不到位,成了“白禁”。
“治标还需治本”。首先,在生产环节上必须实施强有力的治理,严打那些还在非法生产非环保塑料袋的小工厂、小作坊。尽快制定严格可行的环保塑料袋国家标准,行业主管部门还可以出台相应的奖励政策引导环保塑料袋的生产,从源头“限塑”。
针对当前“限塑令”实际推行中产生的主要矛盾,考虑到小市场、小集市摊贩们长期以来的收费习惯,各级工商主管部门不妨尝试建立“塑料袋市场服务台”,通过市场统一的服务平台执行塑料袋有偿使用政策,为消费者提供环保塑料袋,主动消除“限塑”障碍。
此外,在民众使用层面“截堵”塑料袋使用也要开动脑筋,多想办法。在宣传“限塑”政策的同时,想方设法引导市场多开发更实用的替代品,如轻便布袋、“零污染”纸袋、可折叠式竹篮等,逐步引导群众养成新的消费习惯。
最后,保证“限塑令”执行“路路通”还需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坚决查处违法生产、销售超薄塑料袋的行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