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4月份CPI和PPI降幅的回探以及新增贷款的骤然“失速”显然并非最值得担心之处。 4月份CPI下降幅度的再度走低,一方面有去年基数的原因,另一方面,猪肉价格、油脂价格的大幅回落也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猪肉价格的大幅下跌,显然是供给发挥主导作用的结果。在农民养猪积极性空前提高、大量投机资金纷纷冲入的情况下,生猪出栏量迅速增加,猪肉价格也自然随之持续走低。
但这种局面很难具有可持续性。基数因素影响将从5月份开始逐渐减弱,猪肉价格因素也有望逐步显现变化。更为重要的是,即使在创纪录地实现“五连增”的局面下,粮食价格仍保持了持续增长的态势。如果今年粮食产量出现零增长甚至减产(夏粮收割为期不远,粮食库存清查工作也将很快进入收尾阶段,估计不用等很长时间即可看出其中端倪),粮食价格有可能出现进一步的抬升。这一影响CPI的终极因素有可能发挥更突出的拉动作用,带动价格逐步脱离下行趋势。 相对于CPI而言,基数因素对PPI的影响更大一些,但8月份后其作用也会逐步减弱。期间,鉴于能源及大宗商品价格走势的不确定性,以及工业生产和需求之间关系的复杂性,未来几个月PPI曲线将如何波动还有待评估,但目前应该可以肯定的是,在巨额投资、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及完善、城镇化加快推进的大背景下,PPI进一步深幅下跌的空间基本已被封死。另外,4月份新增贷款增速虽然大幅下降,但鉴于前4个月已完成全年任务,如果没有意外事件发生,全年流动性充裕的局面不会有本质性的变化,较为充裕的流动性将继续支持经济的逐步恢复。 目前最值得担心之处在于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其一,居民收入能否实现本质上的持续较快增长。要扩大内需,并通过扩大内需实现出口损失的替代,进而拉动经济、社会的发展,居民收入的实质性增长是基础要件。就短期而言,去库存化实现起来难度不大(一季度的数据已经证明),但面对多年来实行出口导向型经济而形成的巨大产能,如果没有居民收入的大幅增长作终极后盾,已有的巨大产能就始终是悬在经济增长头上的一把利剑。 但从目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内的情况看,居民收入要实现实质性增长,存在巨大的难度。一方面,新增就业岗位有限,而新增就业人员规模巨大,全国的就业形势极不乐观。另一方面,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在岗人员增收难度很大。另外,在居民收入分配上的马太效应还没有明显的改观,收入差距仍在进一步扩大,这不但从根本上制约了内需的健康、持续增长,而且对社会和谐发展也诸多不利。 在解决居民收入增长问题时,一方面要从增量方面多想办法,要力争多增加新的就业岗位,同时,通过重点企业、重点行业、重点工种的带动示范作用,进一步带动在岗职工收入的增加;另一方面,通过加大在社保、医疗、教育等方面的投入,进一步解除居民的后顾之忧,相当于间接增加了居民收入,也有利于内需的提振。目前特别需要警惕的是,在危机时期,希望通过降低工人工资减轻企业压力的企图,虽然对单一企业而言或许有其合理性的一面,但这种做法一旦扩展到整个社会经济生活层面,就难免与理性背道而驰,经济运行很有可能陷入恶性循环的泥沼。 其二,拉动经济的新增长点还不清楚。对汽车、住房的需求,既是摆脱上一次通缩的法宝,也是带动前几年经济持续高增长的根本动力。尤其是房地产的发展,对投资的直接拉动作用巨大,占到总投资的20%比重。同时,房地产还间接拉动了装修、家电、家居用品、卫浴产品等诸多行业的增长,影响着诸多行业的就业。房地产对需求和供给都有极强的促进作用,其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是巨大的。 但在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在前景不明朗、房地产总体供过于求的情况下,房地产的增长难以为继。就投资而言,目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都难以有合格的继承者填补其留下的增长空白。无论是新能源开发、应用,还是对环保产业的强力促进,都难以在短期内形成像房地产那样对经济的强力、持续拉动。在当前的大背景下,通过继续拉抬房价,进而刺激房地产重新繁荣起来的做法,无论是在经济层面还是在社会层面,都已不具备可选择性。
其三,也是尤其需要注意的,即面对百年一遇的经济危机,许多人的神经有日渐麻木的趋向,其最突出的代表是,最近一段时期以来,大的或小的、著名的或不著名的一些经济学家、专家,纷纷跳出来夸耀自己去年成功预言了危机、预言了股票市场的最低点位。社会愿意出更多的钱供养专家,显然并非其自吹自擂的式样有多大的附加值,而是需要其引领社会进步的智慧,尤其是面对危机的时候。但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我们还难以从这样的专家那里得到什么有价值的东西;其对经济增长、社会进步的贡献,恐怕还不如一个普普通通的贩夫走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