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2009-05-14 本报记者:张汉青 来源:经济参考报 |
|
|
5月12日晚间,中国证监会对近期三起内幕交易的调查情况向媒体进行了通报,并表示将加大稽查力度,坚决打击内幕交易、操纵市场、未按规定披露信息、背信损害上市公司利益等证券违法违规行为,维护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
在当前的经济和市场环境下,股票市场的稳定已经容不下太大的疏忽闪失。监管层对市场的呵护亦变得愈来愈风雨不透:从IPO果断暂停,到加快新基金发行为市场“输血”,再到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和创业板的准备。接下来,更是把整治的重点放在了市场屡禁不止的投机风上。 实际上,管理层对市场大环境的整治工作一直都在进行中。来自监管部门的信息显示,从2008年截至今年3月底,证监会对68起内幕交易线索开展非正式调查,已经立案38起,依法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19起,其中上市公司类案件6起,内幕交易案8起,操纵市场案2起,非法经营证券投资咨询业务案2起,金融机构工作人员挪用资金案1起。据悉,公安机关已对其中15起案件立案侦查。 此次,被证监会通报调查情况的三起内幕交易案件(即:高新张铜股份有限公司违法违规行为、四川省某上市公司重组期间发生的涉嫌内幕交易以及厦门创兴置业股份有限公司讨论定向增发方案期间发生的涉嫌内幕交易),均已移送公安机关追究刑事责任。这是证监会在公安部的支持下,首次尝试在案件没有侦办完毕的情况下,对案情所做的披露。 “近两年来,一些人利用职务便利获取内幕信息,或直接进行内幕交易,或将消息泄露给他人获取利益。这些行为严重破坏了市场的交易秩序,影响投资者信心。”中国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此表示。这位负责人称,证监会对此予以高度关注,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加强各环节的监控,及时发现案件线索,加大稽查力度,有效打击了内幕交易行为。 伴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其中的问题和矛盾也在衍生和转移。而在当前,证监会不仅密切关注市场中的内幕交易行为,对操纵市场行为也加大打击力度。在股权分置改革结束、市场进入全流通时代后,一些短线操纵、虚假虚报操纵,新手法的操纵层出不穷,这些操纵行为导致股价异常波动,扰乱证券市场正常秩序,损害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因此,据上述人士透露,证监会目前正根据市场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研究应对尾市操纵,开盘价操纵等新型操纵手法的打击。 2007年9月,证监会首次出台了《内幕交易认定办法》和《市场操纵认定办法》,明确将虚假申报、抢先交易、蛊惑交易、特定交易、尾市交易操纵等行为纳入了认定范围。这些年来,中国证监会始终把内幕交易和操纵市场等证券违法违规行为作为打击重点。 在证监会持续多年的高压打击下,传统的坐庄操纵行为已无藏身之地,取而代之的是,面目各异的新型操纵却屡屡现身。对这些新型操纵,证监会都给予了坚决打击。典型的例子有:2007年11月,查处王紫军短线操纵案,这是一出精心安排的“坐庄戏”,67个股票账户联合坐庄中国纺机;2008年初,查处了周建明利用虚假申报手段操纵证券市场的案件,这是中国证监会首次查处利用虚假申报操纵证券市场的案件;2008年底,查处北京首放法定代表人汪建中“抢帽子”操纵案,对其罚款1.25亿元,是中国证券市场有史以来对个人的最大金额罚单。同在2008年底,国美集团董事局主席黄光裕因涉嫌“操纵市场”被警方带走接受调查。这些案例,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杀鸡儆猴”的作用。 可以看到或期待的是,在我国资本市场制度建设不断完善的同时,管理层应对证券市场各种违法违规行为的能力上也在不断提高。尽管目前仍然问题多多,但是伴随着监管层治理力度的加大,市场环境的净化以及投资者合法权益的保护等,已无太大安全之虞。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