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当笔者采访美国通用子公司欧宝以及德国的奔驰和宝马公司时得出的一个结论是,“零排放”汽车(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是全球未来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但其批量生产还得等到2025—2030年。而如今,无论是从美国、德国和日本,还是从中国得到的判断都是,全球主要汽车生产厂家将“零排放”汽车的批量生产时
间均指向2015年,至少提前了10年。
今年初举行的美国底特律车展以及不久前在巴黎举行的国际新能源汽车研讨会发布了如下信息:德国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将于2014—2015年量产燃料电池汽车,德国计划在2013年建设加氢站500座,2017年其规模将达到1000座;日本丰田计划2015年量产燃料电池汽车;美国通用的燃料电池汽车量产时间也锁定在2015年。也就是说,国际燃料电池汽车已步入产业化前夕。
目前,“低排放”的混合动力汽车已进入大规模产业化阶段,混合动力汽车在全球的累计销量超过了百万辆。日本汽车工业借混合动力汽车技术成功跃居世界领先地位。但是,混合动力汽车只是世界汽车业从传统内燃机向“零排放”汽车发动机革命的过渡产品。
同济大学汽车学院院长、国家863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总体组成员余卓平教授认为,围绕着“零排放”汽车,尤其是燃料电池汽车的技术竞争日趋激烈,全球“零排放”汽车已步入“决战期”。谁在这一轮汽车技术变革和产业升级中保持领先,谁就能成为未来世界汽车工业的“新霸主”。
全球“零排放”汽车来势凶猛,主要原因有三:首先,汽车革命已日益成为全球共识。10年前世界各大汽车生产厂家以及专业人士在开发新能源汽车方面认识还不够一致,甚至持怀疑态度。经过10年的发展,随着石油价格的激烈波动、社会环保意识的增强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普及,以环保著称的新能源汽车发展方向已成定局;其次,中国以“跨越式”发展汽车工业的新思维为主导,近年来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幅度之大、步伐之快、力度之猛,让欧美日颇感压力,迫其不得不将“零排放”汽车的批量生产时间向前移,以便在最新一轮汽车革命的竞争中继续占据制高点;其三,金融危机打击各国汽车工业的同时,也给各国发展新型汽车工业一次机遇,关键是能否抓住。走出此次金融危机的技术支撑之一将是环保技术。美、德、日均已在做大量工作,重点发展燃料电池汽车,以求成为“零排放”汽车生产巨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