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货币合作取得重大进展
    2009-05-05        来源:证券时报

    5月3日,在第12届东盟10国与中日韩财长会议上,中日韩就总额达1200亿美元的区域外汇储备库的出资份额达成协议,中国和日本承诺各出资384亿美元,韩国承诺出资192亿美元,三国的出资总额为960亿美元,占出资比例的80%,其余部分则由东盟10国共同分担。区域外汇储备库将在年底正式成立并运作,如果区域内发生金融危机,可以借贷方式向出现流动性困难的成员提供资金帮助。这无疑是亚洲货币合作的一个重大进展。

    增强东亚应对危机能力

  作为亚洲货币合作的重要步骤,东盟与中日韩在2007年5月同意建立自我管理的外汇储备库作为“清迈倡议”多边化的形式,今年2月份各方同意将外汇储备库的规模由原来的800亿美元扩至1200亿美元。现在,各方在短期内很快地就达成了出资的协议,亚洲货币金融合作呈逐渐加速的趋势。
  外汇储备库的建立将大大增强东亚各国应对危机的能力和信心。东盟和中日韩2008年的GDP合计超过11万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的18%以上,外汇储备总额则占全球的一半以上,外汇储备库的建立将使各国在刺激经济方面具有更大的空间,对全球经济复苏也有重要作用。而且,东亚国家开展自救,将减轻IMF的负担,使IMF有更多的资源用于其他地区,所以这对世界经济来说也是一个好消息。

  中国主导作用功不可没

  亚洲货币合作加速,中国的主导作用功不可没。近期,我国政府推进亚洲货币合作的信心和意愿不断增强。在博鳌论坛上,温家宝总理提出,希望加快“清迈倡议”多边化进程,最大限度照顾彼此关切,尽早达成共识,建成区域外汇储备库,增强本地区抵御金融风险能力。温总理的表态无疑给本次协议的达成提供了最重要的推动力。
  截至去年底,在“清迈倡议”框架下,中国与日本、韩国、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和印尼等国签订了6份总额为235亿美元的双边货币互换协议,其中中国承诺出资165亿美元。而自去年10月以来,中国还在“清迈倡议”框架之外,与部分东亚国家和地区签订了总规模为3600亿元人民币的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为这些国家和地区提供流动性支持。近期,我国政府还宣布将设立总规模达100亿美元的“中国-东盟投资合作基金”,并在3至5年内向东盟提供150亿美元的信贷等一系列措施。
  此外,中国出资外汇储备库的比例与日本一样,均为32%,表明中日双方放弃了名义上的主导地位之争,在加强合作方面表现出相当强烈的意愿。所有这些,对于亚洲货币、金融和经济合作无疑都是起到了关键的推动作用。因此,可以说中国在亚洲货币金融合作中已发挥了主导作用。

  未来发展大有可为

  对于中国来说,推进亚洲货币金融合作,对于打破发达国家在国际金融领域垄断地位,对于提高自身发言权都是有积极意义的。实际上,除了互补关系,亚洲区域外汇储备库与IMF还存在着竞争的关系,区域性的货币合作将给IMF改革构成压力,从而有助提高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国家的发言权。不仅如此,中国还可以借道亚洲货币合作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这些都是符合中国自身利益的。
  当然,与统一管理成员认缴基金的IMF不同,目前外汇储备库由各国自行管理各自的出资。显然,未来如果要往亚元的方向发展,必须对外汇储备集中进行管理,将其作为亚元发行的准备。目前,设立类似于欧洲货币合作基金的亚洲货币基金的条件尚不成熟,但是更大范围的亚洲货币金融合作将逐渐增进各国互信,逐步探索进一步设立亚洲货币基金的途径,将有望为设立亚洲货币基金打下基础。除了区域外汇储备库,亚洲金融合作范围更广、内容更丰富,其实是大有作为的,未来中国应继续发挥主导作用。

  相关稿件
· 亚洲货币中人民币一枝独秀 2008-07-21
· 油价上涨令做多亚洲货币面临考验 2008-05-27
· 亚洲货币对美元升值引发各央行入市干预 2007-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