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重灾区广东已现“转机”
    2009-05-04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广东是中国各省市区中受此轮国际金融、经济危机冲击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正当人们对广东经济持悲观看法的时候,我们通过对广州、深圳、珠海、中山和东莞等地的调研发现:今年1~2月很可能是最差的时期(例如:出口436.0 亿美元,下降20.7%,增幅回落36.5 个百分点等),而且最坏的时期很可能已经过去。
    调研中我们发现:今年3月之后的实际情况其实并没有市场之前预期的那样差。尤其是国家启动刺激经济方案以来,作为此次受金融危机影响的“重灾区”广东已经出现了转机。

  出口回暖迹象显现

  从珠三角调研我们发现的现实情况是,3 月份出口企业出现订单及开工好转迹象,但订单从原来的期单改为次单,是否全面恢复还须看国际经济状况,比如珠海市出口增速从-30%回升至-20%多,中山市出口增速从-30%回升至10%。
  另外一个重要的方面是:我们判断龙头企业可能受益于此轮金融危机,市场集中度将更高,比如华为、中兴等,全球订单有所增加。我们的整体判断是,出口企业在经历危机之后,机会已经出现。
  以下是我们的一些基层调研数据。
  深圳市:某些出口企业订单有所增加。出口最差是2008年10~11 月份,今年1月仍然比较差,3月份略有好转,部分企业订单有所增加、开工略有增长,比如电子、制造业、轻工等行业。某些民营和部分中小进出口企业,原来没出金融危机的时候就已经比较艰难,主要根源是前些年开始涉足金融、房地产等而出现投资亏损。
  珠海市:出口略有回暖。尤其是加工贸易型企业,珠海出口下降比较厉害,以前增长率20%,现在从-30%变成了-20%。今年3月份有小幅回升,但实质性的回暖有待观察。
  中山市:出口个别行业有回升,中小企业洗牌中。中山市整体工业生产不是很乐观,税收有压力。内销企业相对好一些,一些小家电,比如南头的长虹、格兰仕等,3 月份开始回升。另外,3月份部分企业出口转内销成功。
  东莞市:出口3月略有好转,订单由期单转为次单,但趋势性复苏还需看国际经济态势。行业中一般是龙头企业,大部分都是受益此轮经济危机的。电子商务、食品、生物工程等行业,均出现了突出的苗头。东莞大都是来料或进料加工企业,去年10月下旬开始呈现跳水式下降,负增长至40%多。订单相比3月份略有好转,原来是期单,现在是次单。另外从码头的货柜来观测出口情况,感觉是最差的时候已经过去了,未来的压力减小,出口受影响大的企业该倒闭的倒闭、该受影响的受影响,未来形势稍微清晰,整个经济回稳、部分回暖。目前,东莞电子、机电、节能灯等行业在全球都有竞争力。

  中长期贷款显著增加,风险可控

    在3月全国新增贷款中,上海,广州、南京贷款市场份额分别为19.25%、12.47%和11.35%,为全国前三。广州辖区中长期贷款份额最高,达15%。广东当地的政府财力雄厚,在政府经济刺激计划中已经抢得先机,这从新增中长期贷款的比重中可见一斑。
  我们知道,中长期贷款一般用于政府投资的铁路、地铁和桥梁等基础设施工程,随着这些贷款的逐步到位,未来投资将经历一个比较快速的增长。而从新增中长期贷款的比例份额来看,我们认为未来一段时间内,广东地区有可能成中国经济回暖并迈向复苏过程当中的“领头羊”。
  另外,大项目将对降低不良率和促进投资构成支撑。
  通过对广东五大城市和地区的调研,针对不良贷款比率的问题,市场之前的预期可能与实际情况有所不同。
  通过走访工、农、中、建和主要的股份制银行如招行、中信的信贷部门和风控部门,我们发现不良贷款比率并没有市场之前预期的高。2009 年一季度,整个行业仍然实现了不良的双降,不良率目前仅为2.04%。实际调研情况来看,几乎所有银行都认为宏观经济整体的恶化没有对银行资产质量产生影响,此轮高信贷投放真正的风险依然在可控的范围内,今后是否会产生不良贷款还要看中国宏观经济是否会恢复。
  我们作出上述判断的理由是,目前新增巨量贷款的投向集中在政府大项目,分银行来看,大型银行主要投放多为政府项目,股份制银行投放重点在优质企业,这是未来不良贷款持续保持低位的基础。
  从广东地区的基层调研数据看,大型银行新增信贷大多为政府相关基建类项目,比如港珠澳大桥、深圳-东莞城际轻轨、深圳地铁等。股份制银行更多地投向资质优良的中小和民营企业。比如:东莞某股份制银行大部分投向当地的民营企业,不良率不到1%,部分地区成立村镇银行(如全国百强镇小榄镇),致力于解决当地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相关稿件
· 广东一季度9万户中小企业获银行资金支持 2009-05-04
· 广东发行“国民旅游休闲卡” 2009-04-29
· "立邦"遭侵权广东高院判赔30万 2009-04-27
· 广东一季度中小企业获超300亿元融资 2009-04-23
· 广东省:一季度外贸呈现“触底反弹”态势 2009-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