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目前中国增储黄金的行动,外界有不同的解读和担忧,综合起来看,无非两点:一是目前的黄金价格处于历史高位,现在选择增持从时机来看并不是最好的时候,有可能被高位套牢;二是认为不能迷信黄金储备在改变中国畸形的外储结构中的作用(新京报4月28日B02版评论《外储结构求变不能迷信黄金》)。
上述说法并非绝无道理,而且观察近年来黄金价格跌宕起伏的走势,它的确算不上一个安全的避险品种。但必须指出的是,这种担忧本身仅仅是基于战术性的短期考虑。笔者认为,对于中国增储黄金的举措,应立足于黄金价格的长期历史走势来看,更要立足于中国的金融外交和人民币未来国际化的战略需要。
首先,从国际货币沉浮的历史观察,黄金储备本身的重要性绝非其价值所能涵盖,众所周知,二战以后,美国人拥有全世界75%的黄金储备,这是支撑美元成为国际储备的支柱之一,但即使如此,其价值却不过区区200亿美元,如果单纯以黄金的“商品价格”来衡量其重要性,我们就无法理解,为什么布雷顿森林体系要规定美元和黄金挂钩。事实上,黄金本身的重要性远远高于其“商品价格”,其作为国际储备对任何货币都有很高的“溢价”效应。正因为如此,黄金对于任何国家所言,尽管本身的价值并不大,但拥有一定数量的黄金储备却是安全所必需的。
其次,就中国的外汇储备而言,黄金对中国外汇储备的结构性改善绝非简单的“数量型”的护卫,而是“质量型”的威慑作用。中国外汇储备的畸形,不仅仅在于美元资产比例高达70%左右的“一股独大”,更在于黄金储备的比例畸低,即使在本次增持以后也只有1.6%左右,和欧美等国黄金占外汇储备60%以上的比例相去甚远。欧美拥有如此高比例的黄金储备,其思路绝非由投资出发,更不是要保值,而是基于金融外交和本国货币安全的需要。如果没有足够的黄金储备,根本无力对美国肆无忌惮的弱势美元形成制约。中国本次增持黄金,其“威慑”的意义非常明显,是对美元的一种含蓄警告。
第三,纵观国际货币史,拥有足够数量的黄金储备是一个国家的货币能成为国际硬通货的基本要件之一,美元如是,之前的英镑亦如是。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长,人民币国际化已经成为一个必然的趋势,中国应该有信心通过人民币的国际化享受“铸币税”的好处。而目前的黄金储备,显然不足以支撑中国金融大战略的需要。一味追求外汇储备的收益,忽视黄金储备的行为,给中国国力造成的损失是难以估量的。设想一下,若是2001年入世以后就增持黄金,现在可能就就不会被美元所挟持。
因此,中国对黄金乃至外储管理的思维,应该放弃单纯“投资-收益”的商人式考虑。何况,如果从黄金价格的历史走势看,这轮黄金牛市其实刚刚开始。1980年黄金价格达到每盎司877美元的历史高位之前,全世界各大央行一直大肆抛售黄金。而那个时候的877美元,基本相当于现在的2000多美元。黄金的牛市周期从来没有在10年之内结束,而目前美元和欧元法定货币的低迷更是给黄金继续走高创造了条件。就此而论,中国从2000年以来虽然错失了增加黄金储备的最佳时机,但目前依然是看多黄金的时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