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一场统计革命
    2009-04-16    作者:徐斌 贺军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如果说价格是引导市场优化配置资源的信号灯,那么国家统计机构的统计数据,就是经济决策者用来判断形势进行决策的仪表罗盘。如果罗盘有问题,对经济造成多大的损害也可想而知。一段时间以来,中国官方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受到质疑。这一问题在中国劳动力、失业率统计数据上表现得格外明显。

  劳动力、就业和失业数据

    去年以来,中国经济遭遇危机,一个突出方面表现在失业情况恶化。但是在这个重要方面,国内却难以得到反映客观实际情况的数据。
  2008年12月15日,中国社科院发布2009年《社会蓝皮书》,其公布的2008年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是9.4%,显示就业形势异常严峻。而人保部公布的2008年四季度末全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似乎形势仍在可控之内。
  客观地说,我国统计部门目前公开的劳动力和就业数据,无论从统计口径还是方法上讲,都存在较大缺陷。这一点,国家统计局也早就公开承认,2006年7月18日,当时的国家统计局发言人郑京平在回答记者提问时也表示:“就业统计,我们知道在中国仍然是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我们只有城镇的登记失业率和城镇就业状况的统计。”
  就业统计已经落后于中国经济社会以及劳动力市场变化的现实。事实上,户籍制度改革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启动后,中国劳动力市场已经开始统一,但是统计制度仍然表现为城乡二元统计体系。因此,农村进城务工经商人员的统计,现在基本是笔糊涂账。以中国的农民工数量为例,最常见的有三个不同的数据:9000万农民工、1.2亿农民工、2.5亿农民工,差距如此之大。
  另外,由于城镇就业统计口径过窄,无法囊括近年来出现的各种职业和工作方式。

  数据失真的原因

  国际上通用的失业率概念,是指失业人数和从业人数与失业人数之和的比例,反映了一定时期内可以参加社会劳动的人数中实际失业人数所占的比重。由此,中国社科院的“调查”式统计,大体可以看作是在努力“与国际接轨”。虽然其如何展开“调查”仍存在技术问题,但相对来说,社科院的数据可能更为接近中国社会的实情。
  在我们看来,这一统计分歧原因较多,但其中一个重要根源是,统一的劳动力市场统计法和城乡二元统计系统的矛盾。
  中国城镇总人口统计口径涵盖以下三部分:城镇户籍人口、农村户籍到城镇居住半年以上的常住人口、当地农村户籍但居住地事实上已经城镇化的“城中村”人口。但公布的城镇登记就业和失业人口,仅将城镇户籍人口作为统计口径,中国2004年城镇总人口统计数据为5.4283亿,而一般认为农村进城务工经商半年以上常住人口基本1亿以上。
  其次,城镇失业人员中,又有相当部分的“自愿失业人员”也未予以说明。所谓“自愿失业人员”是指有就业能力也有就业机会,但因为各种原因而主观上不愿就业的人员。在中国大城市周边,一直都有很多出租房屋而不愿就业的城镇居民,这类城镇人口一般也都登记为城镇失业人口。
  而城镇登记失业人口中,又有很大部分重合。1990年国企改革以来,先下岗,后又被单位临时返聘的人员更是常见,而这类人员又被纳入城镇登记失业人员统计口径当中。

  数据失真的后果

  既然劳动力和就业、失业人口统计数据可信度有问题,那么统计部门公布相应的人均GDP、人均收入、劳动生产率等关键数据也会有问题。在很多城市,出现了劳动者在当地工作挣钱、在当地交税、在当地创造GDP、在当地消费,但却不被计入当地就业的情况,也导致了严重的统计失真问题。
  如果统计系统提供的数据有问题,那么决策者依此作出的判断也会有问题。
  在经济繁荣期间,一般不了解情况的人,很容易得出的结论就是“高增长、零就业”。2006年6月29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首次发布《2006亚洲太平洋地区人类发展报告》就警告中国出现“高增长、低就业”,而国内一些学者虽有不同意见,但也认为“高增长没有带来高就业”。
  2006年经济繁荣期间,劳动力供给,尤其是廉价简单劳动力的供给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经济增长的需求了,当时的突出表现就是“民工荒”。同时,劳动力市场供给较为充足的只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白领候补人员,而真正的中高级技术人才依然短缺。可以说,当时的统计数据误导了决策层,以为就业率还是不高,需要扩大出口维持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化。结果,这种政策的结果就是人民币升值幅度不够,导致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跟不上形势的变化。
  到2008年四季度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中国东部沿海外向型出口经济遭受重大冲击,经济繁荣时期的“民工荒”,经济衰退时期一下子转变为“民工慌”。工厂纷纷倒闭,大量的民工开始返乡。
  2008年中以来,中央及各地领导人深入基层调研,弄清情况,没有仅仅以统计局的统计数据作为决策依据,而是出台相关刺激经济措施,让中国经济在全球金融风暴面前稳住阵脚。现实已经给统计部门的传统思维方式、统计手段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应该来一场统计革命

  我们认为,中国统计部门理应掀起一场统计革命。
  这场革命首要的,就是要改变长期盘踞在统计部门人员头脑中的城乡二元体系理念。自1998年以来,中国城镇化进程突破28%后,开始进入加速阶段。城镇化的加速,必然带来城乡二元劳动力市场的统一。与此同时,城市群的出现、民营经济壮大,使得中国经济出现诸多新现象、新问题。使得原先的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城乡劳动力市场以及社会保障制度面临诸多转型阵痛。
  只有中国统计部门将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看作不可逆转的趋势,才可能在理论上和实践中作出真正重大的转变。
  其次,在技术手段上,统计部门不能孤军奋战,要联合其他部门合作。
  第三,在统计立法和管理制度上要加强统计监管,加强统计的独立性。

  相关稿件
· 国家统计局:去年职工平均工资证券业最高 2009-04-10
· 统计显示:我国软件产业结构出现新调整 2009-04-08
· 统计显示——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下降 2009-04-01
· 杜金富:应建立标准统一综合金融统计体系 2009-03-31
· 统计显示:2月份日本工矿业生产指数骤降 2009-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