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在线]走出代工企业的管理误区
    2009-04-09        来源:经济参考报

  后倒闭潮时代,珠三角代工企业普遍存在一些管理上的问题。在这个时候,一味地控制成本未必有效,以生产为中心而不以人为本,也是不利于提高生产效率的,但如果有好的管理制度却不能执行到位,同样也有可能将企业引入危险的境地——这是众多OEM企业死亡后才总结出来的教训。
  “抠门式”管理得不偿失 代工企业内部管理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一问题已经引起了珠三角许多代工企业的警醒并反思。深圳市龙岗区某电子厂便是其中一家。
  凡代工生产,产品设计和生产的原材料大多由派单企业指定,所以,在主要生产原材料方面,能把握的空间并不大。只有在辅助生产材料方面还有一点成本控制余地。该电子厂厂长许先生说,他们对成本管理抓得很认真。比如领料,细到哪怕是一颗螺钉的用处,都要落到实处。
  但即便如此,在与其他代工企业竞争时,同样的一笔订单,利润水平却不相同;而且同样的生产任务,在不同的时期成本消耗也不同。自去年初成本上涨以来,常常出现一笔订单做下来不赚反赔的情况。
  问题出在哪里?在经过考察之后得出了如下结论:生产过程中过于注重原材料、职工工资、水电等开支的精打细算,却忽视了生产流程的精细化管理。新形势下,代工企业利润越来越微薄,由此往往导致企业极度强化对成本的控制,几乎达到“抠门”的地步。但是,与此同时,更应该强化对生产流程的优化整合及监控,这才是最有效的。
  软投入助力生产效率 中山某五金厂,是一家港资企业,拥有员工500多人,主要生产锁具,产品全部出口,目前给沃尔玛的供应商做代工。今年,该公司聘请了职业经理人彭先生来主持企业生产,而彭先生在改进管理制度时也发现了代工企业的不少通病。
  在认识到这一问题后,彭先生又花了两个月时间,与工人同吃同住,多次进行集中交流或个别交谈。作为企业管理者,通过这种方式化解了职工与老板的对立情绪。这种软投入效果明显,9月份的单月产量终于突破90万件。
  谨防管理疲劳症 教训来自于某玩具制造商。据该厂商中层管理人员透露,两年前他们的内部管理都是相当规范的,但是自去年起开始出现一些问题,管理制度没得到严格执行。而到今年,管理已到了十分混乱的地步,生产效率低下是情理之中的事。
  不能说他们的管理水平低,确切来说是“管理疲劳”。总体上说,珠三角的外资包括港资企业的管理水平是不错的,有系统的管理流程和制度,但是好的制度和流程要靠严格执行,一旦不执行或执行不力就会出问题。
  对于代工企业来说,管理的复杂度或许并不算高,但管理的执行却不能松懈。这正是前车之鉴留下的教训。

(资料来源:牛津管理评论)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