杠杆融资把金融和企业带入“核金融”时代。如果杠杆比例过高企业负担过重,银行则会被高杠杆化“绑架”。去年次贷危机导致欧美杠杆融资市场陷入了最灰暗发展时期。由于过度借贷消费,欧美当前正经历痛苦的去杠杆化过程,而去杠杆化的收缩行为导致其金融市场严重缺钱,虽然欧美央行和政府已经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但新增流动性被杠杆率的下降迅速吞噬。美国去年三季度居民储蓄率为负1.7%,到今年已经上升到5%,这大致可以对冲15000亿美元的救市资金。欧洲去杠杆化的进程似乎刚开始,这也正是人们担忧会否在欧洲爆发第二金融冲击波的原因。
我国金融杠杆有较大空间
笔者认为,美国金融体系崩盘,罪魁祸首是高杠杆率(负债率),而我国却恰恰相反,目前,我国的金融机构需要提升杠杆率,通过提高债务融资,将更多资金注入经济体。 截至2008年末,我国除拥有近两万亿美元外汇储备外,今年2月国债余额62708亿元,GDP占比略超20%,2009年财政赤字的预算为9500亿元,占GDP比重约2.93%(国际警戒线为3%)。美国政府财政赤字1.75万亿美元,占其GDP的12.3%,美国未偿还国债10.76万亿美元,是GDP的71%,日本和欧元区的国债比重分别是其GDP的163%和67%。 另外,人民银行发布2008年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年末货币乘数为3.68,同比降低0.29%,不良贷款率2.45%,作为杠杆化率重要指标的商业银行平均贷存比约65%,(美国该比例接近100%),为1994年以来最低点。人民银行监测5000户企业平均资产负债率55%,显示企业资产负债健康。居民储蓄存款23万亿,与去年国民生产总值之比高达75%,居民贷款规模却很低,如住房抵押贷款和汽车贷款等个人贷款一共仅3.7万亿元(根据美联储公布的今年1月份数据,美国消费者负债2.6万亿美元,相当于每人平均负债8700美元,或者每个家庭2.3万美元,而美国家庭中位收入大约为5万美元)。 无论从国债余额、财政赤字、商业银行贷存比、企业平均资产负债率和居民储蓄存贷比,我国财政和银行状况是近60年来最好的,当前杠杆率也处于近20年来的低位。我国银行体系不存在去杠杆化问题,反而存在高杠杆的基础和高杠杆率的需求,这也将使得我国银行金融杠杆有较大发挥空间。
以创新提高金融杠杆率
在此次出台的4万亿元政府投资中,中央的投入为1.18万亿元,这从一个侧面显示了财政投资致力于提高金融投资杠杆化程度。但是政府财政投资规模相对较小,要力争2009年实现保八目标,GDP总量要达到32万亿元以上。按经验数据,投资拉动贡献率约45%,今年固定资产投资需要15万亿元左右。要实现投资增量还要盘活存量,杠杆金融就必须发挥应有作用。在经济危机肆虐时期的中国经济能否率先走出危机也面临一个关键问题——如何通过金融创新,合理利用杠杆化推动经济增长。 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金融创新不足与美国金融创新过度的差异,适度加速金融创新改革。我国经济处于成长期,金融创新可以锁定风险,活跃市场刺激经济进一步繁荣,对冲经济增长过程中的波动,通过金融创新为企业发展提供支持。比如目前提出实行并购贷款提升杠杆率,就是一个重要金融创新,改变过去银行贷款依靠实物抵押的做法,而以并购贷款后实现收益作为还款支撑,旨在推动企业优化整合做强做大。 年初央行2009年工作会议指出:“可以使用创新金融工具保持市场合理流动性”,这为我国银行的再杠杆化提供政策性支持。目前,我国银行信贷占投资资金比例约为40%,如果银行适当提高杠杆化率,便能有效地创造更多信用,提升整个经济社会杠杆率。在货币乘数减小影响下,要实现今年M2增长17%左右目标,也需要银行加大杠杆化率来实现。
杠杆化将成增长新动力
当今在欧美金融市场收缩冻结的状态下,我国银行业为保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从去年11月银行信贷至今,累计4个月银行信贷规模达3.93万亿,估计今年信贷可能达到6至7万亿。银行发放大量贷款提高资金利用效率,为保经济增长提供金融杠杆作用。 根据国际经验,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过程中,银行业增长快于整体经济增长,银行业占GDP比重仍将持续上升。尤其银行业经过一轮改革后,风险管理机制也经受住了这轮全球性金融危机的检验,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强。特别是当把我国银行业基本面与欧美因去杠杆化严重受伤的银行业相提并论的时候,人们发现我国银行业基本面依然健康,是此次危机影响最小的行业之一,而且杠杆化率空间仍然较大。 在全力保经济增长、财政和货币政策双双放松的大环境下,增强货币扩展能力,营造环境提升中国经济杠杆化率时机已经成熟。而在政府4万亿元经济政策鼓励下,增加银行配套贷款,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客观上也要求提升银行杠杆化率,因此,在稳妥安全的大前提下,适当提高我国的金融杠杆率将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并助推我国经济提前走出调整周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