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国际化开启破冰之旅
    2009-03-30    贾壮    来源:证券时报

  在G20伦敦峰会召开之前,世界弥漫着“货币战争”的气息。对于央行行长周小川日前提出的创造美元之外的“超主权”新储备货币建议,俄罗斯巴西等新兴国家经济体表示赞同,而美国欧洲等西方国家则表示反对。当此改革国际货币体系呼声日益高涨之际,以货币互换打头阵的人民币国际化步伐引人关注。

  本轮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先后与周边经济体货币当局建立了总计5800亿元人民币的3年期双边本币互换安排。其中:去年12月与韩国央行签署了规模为1800亿元的双边互换框架协议;今年又分别与香港金管局、马来西亚央行、白俄罗斯国家银行、印尼央行签署了规模为2000亿、800亿、200亿、1000亿元的双边本币互换协议。
  频繁签订货币互换协议是中国在危机处理中履行大国义务的直接体现。央行副行长胡晓炼日前表示,在大力支持国内经济稳定增长的同时,中国还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积极参与国际危机的应对合作,首先就是通过开展双边本币互换为周边经济体提供流动性支持。通过货币互换支持有需要的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既有利于地区经济金融的稳定,也有助于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提振信心,共同应对危机。
  危机带给中国的不全是风险,其中同样蕴含着机会,大力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便是其中之一。有分析人士指出,近期频繁签订货币互换协议,事实上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所迈出的重要一步,尽管现有的互换协议多是从提供流动性和便利贸易结算角度考虑,但其客观上对人民币地位的提升作用不容忽视。
  如果放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来看,人民币国际化会显得更加迫切。中国是目前持有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外汇储备中有相当大一部分投资于美元或以美元计价的资产。目前来看,美国货币当局所奉行的是弱美元政策,其宽松的货币政策很可能导致未来美元汇率的贬值,中国外汇资产如何避免因此受损是非常棘手的问题,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地位是可供选择的方案。
  也有业内人士表示,货币互换使人民币国际化这一难题有了名正言顺的突破口,但并不能因此对其前景过于乐观。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与中国签署货币互换协议的都是周边经济体,协议的签署更多是基于非常紧密的贸易往来和维护地区货币环境的稳定,如果仅仅因为货币互换的频繁签署就断定人民币国际化将突飞猛进,则未免过于乐观。
  人民币国际化的第一难题是如何打破既有的国际货币体系。国际金融危机的确对美元的国际地位造成很大影响,但目前似乎还看不出哪种货币能够在短时间内取代美元的地位;与此同时,欧元和日元的地位也会随着经济的复苏相应得到加强,人民币要想真正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货币,不但要在亚洲地区有所突破,还需要切实提升在国际范围内的话语权。
  目前,人民币走出国门所选择的路径主要是加强其贸易结算职能,这也是中国签署多个货币互换协议的考虑之一。不过,一种货币要想成为国际化的货币,除了结算职能之外,至少还需具备财富储藏职能和投资工具职能,前者要求人民币汇率保持相对稳定和在国际范围内被充分认可,后者要求人民币具备非常完善的交易场所。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人民币要想实现上述两种职能,还需要走很长一段路程。

  相关稿件
· 人民币1600元就可从北京往返欧洲各大城市 2009-03-30
· 五大银行50亿元人民币授信支持北京金融港 2009-03-30
· [汇市•2009-03-26]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走高 2009-03-27
· 人民币结算试点须相关配套 2009-03-23
· [汇市•2009-03-18]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上行 2009-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