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利率非各国央行最佳选择
    2009-03-27    作者:钟茂初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随着金融危机在全球不断蔓延,经济景气状况日益恶化,各国政府都选择了大幅降低利率水平,以激励消费和投资来刺激经济,由于政策效果并不明显,各国央行持续使用这一政策手段,使得各国的基准利率都降低到了历史最低水平之下,基本接近于零利率水平。在全球利率普遍处于较低水平的状况下,继续降低利率是否还能发挥有效作用?中国是否也应该跟随采取零利率政策?

  笔者认为,在当前的经济景气状况下,采取零利率经济政策,会产生几方面负面反应。
  一、金融危机的根源就出在低利率条件下全球对泡沫经济的追求,而现在却想用零利率政策来解决,其结果可想而知。本世纪初,在网络泡沫破灭后,为复苏经济,美联储将基准利率降低至1%水平,全球也随之采取了相应的低利率政策,从而大大地刺激了金融业非常规的发展并形成了金融衍生品、房地产等领域的泡沫,这正是演变成今日全球危机的祸首。追本溯源,此次金融危机实质是各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短视宏观政策造成的。可以预言,今天如果依然采取类似的刺激经济政策,或者无效,或者又将重蹈覆辙而形成周期更短的恶性循环。
  二、应对当前的金融危机,首先要针对金融危机成因进行治理,就是要让曾经被炒作到高价格的各种资产回归到其合理的价格水平,只有这样,才能恢复公众对经济的信心。然而,零利率政策却会导致资产价格居高不下,不良资产得不到有效处置。因为,资产的价格是由资产收益率与利率水平的对比而决定的。利率作为资本成本,具有鉴别资本质量的职能。一般利率条件下,能够承受较高资本成本的企业,就是在当前环境下能够生存的好企业,不能承受的差企业就将被淘汰。而在零利率条件下,起不到这样的甄别和优胜劣汰作用,各种企业鱼龙混杂地持续生存着。这样,只会延长结构调整的时间,而不会自动地实现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的结构调整。
  三、利率水平是反映经济景气状况的重要指标,零利率即意味着经济景气处于极端萧条状况,经济预期也处于极端恶化状况,在这样的信号下,一方面,居民对消费变得更加谨慎,利率降低也未必能够带来消费的增长。在当前形势下,试图通过进一步降息来促进消费只是一厢情愿的想法;另一方面,利率降低也未必能够带来投资的增长。按照一般的经济认识,国民收入不是用于消费,就是用于储蓄而转化为投资。如果利率水平接近于零,那么国民收入中,不用于消费的部分也未必会转化为储蓄,而是脱离经济体系而沉淀,对于急于扩大需求的经济来说,无疑是反向的作用;再者,有人提出通过进一步降息来提升人们对股票证券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信心,其实这都是因果倒置的推论。股市和房市长期性地好转,必然依赖实体经济的收益水平提高,人为调控利率难以对其产生实际效果。
  四、使资本获取收益是资本经济的经济伦理。借入者付利、贷出者增益,从来都是天经地义的。但在零利率状况下,民众储蓄不能增值,那么银行就只具有保险箱的作用。老百姓何必要把钱存入银行呢?一旦受到某种因素的鼓动,出现挤兑的可能性不小,金融机构的信用乃至整个金融体系都将受到极大的冲击。再者,零利率条件下,各种社会保障基金的收益来自何方?社会保障的支出必然快速地并大幅地加重政府债务,将会累积更加严重的社会矛盾和社会危机。
  五、资本的流动,是资本经济正常运转的前提,而获取高利润是资本流动的驱动力,利率水平就是整个经济利润总体水平的反映,亦即是资本流动的整体驱动水平。如果全球经济一致实施零利率政策,必将导致资本缺乏流动的驱动力,全球经济将是一潭死水。
  六、实施零利率政策,即意味着各国央行的利率政策工具已经使用到了极限,利率杠杆作用完全丧失。如果经济依然没有好转,那么各国政府将面临缺乏宏观经济金融调控手段和调控空间而处于束手无策的境地。日本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长期实施零利率同时也长期处于景气低迷状况的政策效果,就是最具实证力的历史经验。

  相关稿件
· 避免陷入通缩 英国央行暗示将采取零利率 2009-02-26
· 零利率政策对中国不是好选择 2009-02-18
· 零利率非占优选择货币政策应审慎平衡 2009-02-17
· 易纲表示:零利率政策对中国并非最优选择 2009-02-16
· 中国不应陷入“零利率”时代 2008-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