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怕数据“打架” 就怕数据不客观
    2009-03-27    广东 毕舸    来源:经济参考报

  3月13日,美国的一个民间组织检测出了包括强生在内的多个婴儿产品含有有毒物质,一时间,国内很多消费者产生了忧虑。但是,之后国内质检部门和药监部门却公布了两个不一致的检测结果,一个认为强生产品不含有有毒物质,一个却说强生的个别产品含有有毒物质(3月25日《东方网》)。

  政府数据“打架”带给公众的困惑非止一起,在房价检测领域、税负测算领域,都曾经曝出数据相互冲突乃至自相矛盾的现象,让公众云里雾里,不知其所以然。
  其实,基于调研样本、范围及时间段等不同,政府监管部门数据“打架”自有其可解释之处。问题在于,反复出现的数据“打架”让公众易生疑问:究竟是自己或媒体过度“解读”了相关信息?还是信息因种种先天缺陷,相对缺乏中立性和客观性?
  相较于社会瞬息万变的事态变迁和结构变化,在某些政府部门传统的社会管理、公共政策和统计口径中,相关信息能否得以足够的反映和表现,确实是存疑的公共议题。其技术应对及管理思维的滞后,不仅会造成信息传播纷乱状态下的公众恐慌,也会引发政府监管的信息通道堵塞。
  同时,一个更加现实的忧虑是,在当前行政体系运行的格局下,“数字出政绩”和“政绩出数字”常常是互为正反面的利益共同体现象,基于学理认知和日常经验,公众与舆论不得不对迷信数字和技术手段的行为抱有警惕。强生婴儿产品的“有毒”与否,对生活于食品安全危机频发的情况下的公众,有着最为真实的直观判断和感受。无论是媒体行使舆论监督权利的不断发问,还是民众对现实环境的感受和评价,必然成为终极判断标准之一,这是任何技术手段都不能够替代的。如果某些政府部门对舆论报道及公众感受抱有成见,动辄以“辟谣”或对公众解释抱持不屑一顾的轻慢与冷漠,舆论与公众就有权怀疑,这究竟是官僚积弊的习惯性发作使然,还是隐含了更复杂深层的利益纠葛因素,导致数据被层层过滤以致异化。
  不怕政府数据“打架”,就怕数据不客观。建立信息的畅达通道,形成信息的社会共享,才能让公众了解事实真相,监督企业行为监督政府履责,保证公众深度参与食品安全及其他公共事务。

  相关稿件
· 美国经济数据略微好看 底部判断为时尚早 2009-03-27
· 最新数据显示:法家庭工业品消费支出骤降 2009-03-26
· 2月份运营数据显示中国航空业有复苏迹象 2009-03-25
· 数据显示:英国汽车产量今年2月下降了60% 2009-03-25
·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海外购煤量上升显著 2009-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