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互换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一步
    2009-03-26    吴智钢    来源:证券时报

  3月23日,中国人民银行和印度尼西亚银行宣布签署双边货币互换协议。 根据协议,中国和印尼互换货币规模为1000亿元人民币/175万亿印尼卢比。协议实施有效期3年,经双方同意可以展期。而在3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还和白俄罗斯共和国国家银行宣布签署双边货币互换协议,互换规模为200亿元人民币/8万亿白俄罗斯卢布。在此之前,中国人民银行已先后与韩国银行、香港金融管理局、马来西亚国民银行等国家与地区银行签署了总规模高达4600亿元人民币的货币互换协议。
  不难看出,自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已经加快了周边国家和地区的货币互换的步伐。笔者认为,在国际金融危机依然蔓延的背景之下,在目前人民币资本项目仍然不能自由兑换的条件下,加快人民币和周边国家货币的互换,有利于回避国际汇率风险,确保我国与周边地区的金融稳定;有利于增加周边地区金融市场流动性,推动双边以及多边贸易及投资,促进我国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增长;同时,更有利于使人民币在周边地区的贸易中成为结算货币,增加人民币的国际使用量以及覆盖面,提高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因此,人民币的货币互换,已经成为人民币在目前条件下迈向国际化的一种重要而且可行的方式。
  所谓“货币互换”,是指两笔金额相同、期限相同、计算利率方法相同,但货币不同的债务资金之间的调换。是在国际贸易伙伴当中为了回避国际汇率风险和支付风险而进行的一种货币安排。贸易伙伴之间进行货币互换,可以绕过美元,使本国货币成为相互间贸易的结算货币,从而增加本国货币在国际上的流通量,并且可以推进双边贸易和投资,促进经济增长。
  自2007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国和欧洲金融市场大幅动荡,国际信贷市场明显紧缩,国际金融环境严重恶化。这次金融危机使各国人们深受“美元霸权”之苦,暴露了原有国际金融体系的弊端,欧亚主要国家纷纷呼吁建立国际金融新秩序,呼吁以多极国际货币来取代美元单极的国际货币,这就给人民币走向国际化带来良好的机遇。
  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经济保持了持续高速增长,国家实力迅速增强,而自从加入WTO以来,中国迅速融入全球经济当中,进出口贸易量呈现持续快速增长,目前,中国已经是全球第三大经济体和第三大进出口贸易国。更为重要的是,欧美金融体系在本轮国际金融危机当中遭受重创的同时,中国的金融体系保持了稳健和安全,中国金融业保持了较好的业绩增长。在这样的国际国内背景下,加快人民币国际化步伐,争取让人民币最终成为国际货币,成为世界多极支付货币和储备货币中的一元,应该成为中国金融的发展方向和努力实现的目标。
  但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将不可避免地受到欧美的阻挠,因而,这将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进程。而在中国国内,长期实行的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不可自由兑换的政策,已经成为了“双刃剑”:它一方面保护了中国金融不受到国际金融的冲击,这在本轮国际金融危机当中受益非浅;而另一方面,它也在客观上阻碍了人民币的国际化。鱼和熊掌不能兼得。在当前的条件下,中国既不能匆忙地放开人民币资本项目下的自由兑换,同时又要抓住机遇加快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怎么样才能做到?充分利用中国作为国际贸易大国的有利条件,在国际贸易中绕过美元,推进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这就是这个方程式的正确之解。
  2008年11月,中国国务院提出政策,允许广东、香港和长江三角洲在国际贸易中进行人民币结算的试点。这就有利于加快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而和国际贸易伙伴进行货币互换,正是为了配合人民币贸易结算而进行的。因此,人民币的国际货币互换,已经成为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一步。

  相关稿件
· 央行和印度尼西亚银行建立货币互换安排 2009-03-24
· 货币互换让境外人民币市场兴起 2009-03-16
· 货币互换 人民币乱世“扮英雄”? 2009-02-10
· 央行和马来西亚国民银行建货币互换安排 2009-02-09
· 中日韩扩大货币互换规模应对危机 2008-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