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经济能否尽早从金融海啸中走出来,“钥匙”主要掌握在中美两国手里。就看中美能否在一系列敏感而又相互依赖的问题上很好地“合作”。 美国总统奥巴马14日表示,中国应该对美国经济有完全的信心。同一天,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在英国霍舍姆闭幕。会议发表的联合公报指出,应采取进一步行动恢复全球增长和支持放贷,同时加强全球金融体系的改革。 即将举行的G20伦敦峰会是继去年11月华盛顿峰会后世界主要经济体就国际金融秩序重建问题而举行的又一次重要会议。中国要想在这场大国之间的合纵连横中取得最大利益,同时又有益于国际金融秩序向公平和公正的方向改进,一是要恰如其分地判断自己的实力和能力;二是要对国际金融秩序重组前夕的大国或大国集团的博弈态势也有清醒的认识。 G20伦敦峰会真正的主角是中美两国,这是由中美在世界经济中的分量以及双边关系所决定的。如果中美能够携手合作,则大体可保世界经济无虞。但在中美关系中,尽管中国的作用日益重要,毕竟美国是现行国际金融体系的主导者和最大获益者,中国作为后来者,要在国际金融体系的重建中获得与其作用相称的地位,美国就必须要将部分权利让渡给中国。但美国是否愿意这样做,还不是很确定。从这一角度看,我们就很好理解日前温家宝总理表达对美国国债的担心所蕴涵的丰富信息。 国外媒体多认为温家宝的担忧事实上对美有“威胁性”,是向美国发出要其在货币和贸易政策上让步的信号。不管温总理主观上是否有此意图,客观上的确起到了这个效果。这从美国白宫发言人、总统经济顾问乃至奥巴马总统本人亲自回应温总理的担忧就可看出。但美国承认中国重要的债主地位并不等于美国在压迫人民币升值、给予中国在IMF更多的投票权以及对中国产品实行贸易保护主义等一系列问题上,会给中国很大的让步。因为美国看到,在购买美国国债问题上,中国事实上没有多大选择余地,只要中国外汇储备继续增长,被动增持美国国债就不可避免。中国经济的这一内在软肋,一定会被美国加以利用。 所以,中国对待伦敦峰会的态度应该是,不仅要看美国政府的承诺,更要美国政府实实在在的行动。 美国不仅和中国在重建国际金融秩序方面有着结构性的矛盾,与欧盟对伦敦峰会的期待和需求也不一样。美国将刺激需求作为当前最为迫切的任务以及伦敦峰会的重点议题,而欧盟则期待伦敦峰会着重讨论如何清理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以及加强国际金融监管。 欧洲之所以拒绝美国更多财政刺激的举措,分析认为是先前大笔的财政支出对欧洲经济状况的改善收效甚微,还积累了越来越高的赤字风险。但这只是问题的表象,实质在于,现行金融体系虽体现了美欧共同的价值观和利益,但却是由美国主导的,欧盟认为若不对其进行大的改革,病根还在,问题并未能得到真正解决。而大刀阔斧的改革显然意味着美国主导能力的削弱,所以在美国看来,当务之急是通过政府刺激经济的方式先控制住病情,不让它继续恶化,至于改革国际金融监管体系,则是下一步的事。 当然,欧美在财政和金融政策上的分歧,并不掩饰它们对IMF的增资和改革持支持态度。但欧美增资和改革IMF的意图显然和以“金砖四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不一样。前者不过是希望外汇储备丰富的新兴经济体为IMF多做些贡献,并不想IMF把监控的重点也对着自己;后者恰恰相反,认为增加对IMF的出资必须扩大其在IMF中的话语权和代表权,IMF也有必要重视对全体成员国的公平监控。 可见,即将到来的G20伦敦峰会在重建国际金融秩序方面能否取得突破,关键是看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究竟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