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00亿预算赤字拉开财政体制完善帷幕
    2009-02-23    马红漫    来源:东方早报

  2009年的财政预算赤字规模有可能远超市场预期。据最新一期《中国经营报》报道,经过一再修改之后,在已经提交给全国人大审议的预算报告中,财政预算赤字规模创纪录地达到9500亿元。

  本年度财政预算赤字不断被提升,在外界预料之中,但外界预估最多不过6500亿元左右。如果多达9500亿元的预算规模最终得到印证,这就意味着财政政策对于本轮经济刺激方案的使用达到极致,而其中财政调控政策理念的积极变化更加值得关注。
   客观地讲,“赤字”这个话题在中国尚存些许忌讳。直观看来,所谓赤字就是财政入不敷出,甚至可以说是“寅吃卯粮”。因此由中国传统的“量入为出”理念观之,没有赤字、或者赤字很少才是良好的经济状况,才是国民经济运行健康的表现。
  这样的观点背离了现代财政学的基本理念。“量入为出”、实现预算平衡固然是财政部门的必然追求,但问题的关键在于考量预算平衡的时间标准不同。传统观念以一个财政年度为基准,而现代财政理论则以整个经济波动周期为基准。换句话说,在现代财政理论看来,由于宏观经济运行有高峰也有低谷,有繁荣也有衰退,因此短期的财政预算赤字根本就不是问题。
  经济衰退期出现的财政赤字,能够通过刺激政策带来经济繁荣,而经济繁荣期的大额预算盈余收益,反过来能够弥补当初的预算亏损。这就是以完整经济周期而不是以单个财政年度为基准的预算平衡。其实,这样的理论并不难理解,但是改变中国人传统上喜好“盈余”、“平衡”,排斥“亏损”、“赤字”的观念却并不大容易。依此而言,我们再来观察9500亿元的创纪录赤字预算,的确可以看到调控部门应对危机的决心,以及对现代财政理论观点的履践,这可谓是财政调控理念的一大进步。
  当然,财政调控理念的改进只是财政管理体制完善的第一步。财政部门大可提出规模庞大的预算赤字计划,但是对于这些庞大资金的使用,需要一个能够充分说服公众的理由。否则,一旦相关约束机制缺乏,就有假借“周期预算平衡”的理念而致赤字资金被滥用的可能出现,而这同样不符合现代财政理念。
  财政资金的使用须以公共利益最大化为唯一目标,相关资金投向须符合逆经济周期趋势运行的基本规律。以此观察,多达9500亿元的财政赤字,考验的并不仅仅是财政部门和公众有关赤字问题的理念革新,更将考验中国立法部门对财政资金预算使用的监管能力。从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看,面对金融危机当前的局面,期望行政部门能非常平滑地熨平周期波动的确有很大难度,往往一些为对抗经济衰退而出台的刺激方案,最终在一定程度上反而成为推动经济过热的诱因。比如,面对东南亚金融危机,1999年国内的刺激政策大量出台,而经济形势的变化之大、速度之快也超出了预期,至2002年调控政策就不得不180度掉头,转而以抑制经济过热为目标。
  历史教训值得汲取。按照程序,相关财政预算方案将提交全国人大审议,期间,有关资金的运用规模、投向、预期成效等事项都将渐次为公众知晓,这一审议过程理应成为中国立法机构监督财政政策实施的历史契机。9500亿元的财政赤字拉开的只是财政管理体制完善的帷幕。

  相关稿件
· 白景明:财政体制改革难以孤军深入 2008-08-29
· 降低反通胀成本财政体制亟待转型 2008-05-28
· 呼吁:尽快改革卖地财政体制 2008-02-22
· 甘肃将启动“省管县”财政体制改革试点 2006-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