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市场:中国经济新的制高点
    2009-02-18    亚夫    来源:上海证券报

  从近期披露的一系列经济数据看,中国经济面临的内外部挑战是很严峻的。外部是,发达经济体衰退面积进一步扩大,贸易保护主义暗流汹涌,绝非少数政治领袖所能遏止。内部是,外商直接投资与净出口急速下降,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短期内难以恢复。受此影响,突发性就业压力大幅升高。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经济有没有突破重围的路可走?在讨论之前,有必要先看一组数据和信息。首先看主要贸易伙伴情况。据日本内阁府公布的数据,日本去年第四季度GDP下降12.7%,环比下降3.3%。而欧元区同期GDP环比下降1.5%,美国环比下降1%。在发达经济体中,日本表现最差。
  进一步细看,去年第四季度,日本出口环比下降13.9%,拖累经济3个百分点;个人消费环比下降0.4%,拖累经济0.3个百分点。对此,有日本官员称:“日本出口型经济遭遇重创。毫无疑问这是战后最严重的危机。”而美国通过的7870亿美元刺激方案,也没有完全去除“购买美国货”意思,贸易保护主义在发达经济体内有强大要求。
  再看国内数据。据海关统计,今年1月,我国进出口总值同比下降29%。其中出口下降17.5%;进口下降43.1%。在与主要贸易伙伴的双边贸易中,1月份中欧双边贸易下降18.7%,中美双边贸易下降15.2%,中日双边贸易下降28%。
  另据商务部信息,今年1月,我国非金融类实际使用外资同比下降32.67%。虽有春节因素,但实际使用外资下滑幅度不容小看。而据有关人士称,在目前1.3亿农民工中,有2000万人失业。加上每年向城市输出500万人,目前农村就业缺口约2500万人。另外,还有约100万大学生面临就业问题。
  从这一组数据里,可以读到什么呢?一方面,在发达经济体自顾不暇、保护主义情绪高涨的情况下,希望通过扩大外需来保持经济增长显然是不现实的;另一方面,调整内需结构,保障经济社会平稳运行,已成为迫在眉睫的事。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经济如果仍旧像某些高度依赖外需的小经济体那样单薄,没有任何调整空间,那麻烦就大了。
  好在近30年来,中国经济主要采取的是重点突破、由点到线的发展战略,也就是东部沿海地区率先发展,广大内陆农村地区相继跟上,有很大的后发需求。因此现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有两个有利条件,一是国家财力比较雄厚,二是农村市场正待全面开发。可以说,要突破经济重围,开发广大农村市场将是制胜关键。
  据统计,去年中国的财政收入为6.13万亿元,去年末中国的外汇储备余额为1.95万亿美元。而截至2007年末,中国人口总数为13.21亿。其中,城市5.94亿,农村7.27亿。以2007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计,城市消费6.0410万亿元,农村消费2.8799万亿元。简单计算,城市消费是农村消费的2.027倍。城市人均消费是农村人均消费的2.57倍。
  也就是说,人口与整个欧洲相当的中国广大农村地区,其消费力不到城市的一半,人均消费更只有城市的三分之一。这还是总量概念。如果做地区比较,发达地区和欠开发地区的消费差距,要以10倍甚至更高来计算。这一方面固然反映出近30年非均衡发展遗留的问题;另一方面,那么多人口的广阔市场有待开发,正是铺展中国经济未来30年发展蓝图的大平台。
  问题是,怎么来开发这个市场?是照小农经济的模式,还是照现代市场经济方式,来评价不同地区的资源禀赋,如自然资源、环境资源、人文资源等,配置与本地区经济社会持久发展相称的不同生产要素,建构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人才流,商品流,是大有讲究的。
  现在是将先进生产要素通过市场化手段,向农村进行有效配置的时候了。在网络与信息化时代,农村人口已不同于30年前的闭塞与保守。除了收入限制,消费现代商品已没有任何障碍。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根据不同地区的城市化进程和经济发育情况,利用多种金融杠杆工具,将新型生产与商业业态部署到广大农村地区,提升农副产品的附加值和出售价格,增加农村人口收入,形成消费中高端商品的购买力,将是抢占中国经济下一个制高点的必然选择。

  相关稿件
· 中国经济:危险在危机后 2009-02-16
· 中国经济开始做内向型刚性调整 2009-02-13
· 厉以宁:中国经济有望一季度见底 2009-02-13
· 中国经济进入通缩危险依然存在 2009-02-11
· 经济学家厉以宁:中国经济有望一季度见底 2009-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