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09年后,面对一些西方国家再次降息,中国利率政策究竟调与不调,社会各界十分关心,国际社会正在关注。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易纲14日表示,中国央行反通缩和维护币值稳定的决心坚定,未来降息空间不大,更不可能实行零利率政策。(2月14日
中国新闻网)日前,周小川行长在被问起利率是否再次下调时也说,中国货币政策并非只有利率手段一个选择,其他可供使用的手段很多。两个重量级央行官员的话语,被媒体解读为近期再次降低利率的可能性大大减弱。
近段时间,面对国际上的降息潮,一些专家特别是国际投行的专家一直在呼吁中国再次降低利率,甚至有专家呼吁应该像美国那样实行准零利率或者零利率,这样才能刺激经济,启动内需。笔者认为,在中国实行零利率或者准零利率不可行,不是最佳选择。
央行副行长利用“橘子是不能跟苹果相比”的形象比喻来说明各个国家利率手段的内涵和定价机制不同,并从零利率可能导致资本流出国外,不利于刺激本国经济以及对银行的影响来佐证中国不能实行零利率政策。除此以外,笔者从中国国情、从防范金融风险以及国际上的无数案例来谈谈为何中国不能实行零利率政策。
从中国国情和中国人喜爱储蓄、勤俭持家、量入为出的传统习俗看,中国必须保持恰当的利率水平。2008年9月以前,中国长期处于负利率状况,在中国金融产品缺乏,资本市场不景气的状况下,大多数居民还是依靠银行储蓄来保值增值。今年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1.0%,与一年期存款利率2.25%相比较,出现了正利率现象。但是,必须看到构成CPI主要内容的食品价格上涨4.2%,食品是百姓的主要消费商品,占消费支出比重很大,这就给百姓实际感觉是物价并不低,“钱仍然不值钱”。中国人保守理财、持家的传统习俗,使得大多数人就是利率为零也会把钱放到银行,毕竟在风险与安全权衡上,大多数人还是选择安全。如果中国实行零利率政策,不仅对经济拉动作用有限,而且损失的是最为普通百姓的利益。
零利率或者准零利率政策看似对当前经济有一定刺激作用,但是将会给未来埋下经济风险隐患。美国发生的金融危机,与过去实行的零利率政策密切相关。众所周知,美国从2001年后,为了应对网络泡沫破裂带来的经济衰退,实行了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利率几乎接近于零。使得房地产泡沫,资本市场泡沫被无限吹大,鱼目混珠、五花八门的金融新产品令人眼花缭乱,结果酿就了今天的苦酒。
1992年2月之后日本进入零利率时代,虽然此后经济有所复苏,不过零利率大大降低了借贷成本,投资者大量借入日元,然后兑换成其他储备货币投资海外,虽然增加了海外日元市场投资,但实际上严重削弱了对日本国内消费的宽松效应,零利率政策适得相反。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口多,经济刚刚有所起色,无论国家还是百姓底子并不厚实,如果实行像美国的零利率政策导致经济金融出现问题,波及面更广,影响更大,状况更加严重。中国经济确实经不起折腾,一个稳定货币政策支撑下的平稳经济发展应该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理想状态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