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企业管理实践中,公关是企业必需的、必备的一种管理运作机制。在涉及公共管理领域时,媒体和舆论经常批评它们存在“缺乏长效机制”、“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等问题。其实,企业管理领域在公关方面也常犯此种毛病,而且不限于某种类型的企业。这背后隐藏着战略管理的缺陷。 在此仅列举2008年发生的三个实例:(1)国际某知名日用品由于产品质量争端而再次陷入被动局面,在处理过程中新出台漠视法律与民众反应的霸王条款。(2)国际某知名电子产品同样由于产品质量争端而陷入消费者的质疑和索赔之中,但是其应对策略和能力更是让人疑惑。(3)长久以来国内某些网站因为软件是否具备“流氓”性质而与网民争持不断,非要逼得网民搞出一个同盟来与之对簿公堂,直到最后国家出台相应法规予以解决。 此类企业往往存在着两种心理。一是侥幸心理。二是从众心理。这两种心理可谓从战略管理层面忽略公关的一种商业文化根源。 除了文化根源,这种问题与企业自身的战略管理水平直接相关。在本人所接触到的企业管理项目中,经常会发现,有些国内企业在战略管理层面并未给予公关以足够的重视,甚至根本就未提及公关,而部分国际知名企业同样难以逃避此问题。在有机会拜读的各种国内外企业战略规划报告中,“公关”在其中篇幅微乎其微,这只是一种表象,更重要的战略规划报告、战略管理制度缺乏那种将公关作为真正的战略层面问题来看待的意识。 之所以要将公关作为一种战略来看待,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商业环境其实是越来越复杂。战略管理是决定企业各项管理的龙头,在战略层面如对此不重视,那么将导致“真正的公关”行同虚文。 当然,企业内部也有很现实的因素,这取决于企业人员是经济中人以及企业是一种经济组织的本性。对外企业是一个整体,对内企业是各种资源的统一整合平台,但同时企业内部各层面、各部门之间又是不同的利益群体。在战略管理制度强调企业业绩的前提下,当出现公关危机时,高管层首先重点考虑的是如何给股东层一个交代,以免影响股东对经营层的整体考核和评价,而不是给社会公众一个交代。在这样的运作处理下,企业内部各层面、各部门的正常反应汇总起来,必然会出现前面所举三个例子中的问题。由此,企业在公关处理上为什么会出现许多看似幼稚甚至是贻笑大方的问题,实则有很深的内部利益因素以及博弈运作原因在内。从长远看,这对于企业和股东实际是一种损失,获得短期利益的同时而损失长期利益,而长期利益正是企业价值的所在。回到先前所举的那三个例子,当时国内电视台曾对公众做过调查,绝大多数的民众对于这样的企业会失去信任和信心,而这在竞争激烈的现代商业环境中则是非常可怕的事情。要避免这样的问题、这样的损失,只能从根源上来改变,那就是完善企业的战略管理,将公关作为一种真正的战略纳入其中。 我们强调将公关作为一种真正的战略来看待,并非局限在企业要有公关战略或公关计划上,而是“企业要从企业整体战略的层面来理解公关、引领公关的发展”,必须切实做到这一点。(资料来源:慧聪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