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薪事件凸显衍生市场缺失
    2009-02-12    田立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自打国泰君安高薪事件曝光以来,谴责之声此起彼伏。感性的谴责者把矛头对准了券商的职业道德,理性的指责则聚焦在制度和监管层面。都对,或者至少都可接受。不过,在各种批评的声音中,少了对市场结构的剖析,在此算是做个补遗吧。

  从目前掌握的情况看,国泰君安用于发薪的资金主要有两块:一是佣金(包括专家咨询费和投行收入);二是原先手中持有的一部分法人股在解禁令下的变现所得。对于后者,不妨视为偶然事件,有特定的历史原因,不足为“怪”。而对于前者,似乎更加天经地义,无可厚非,因为券商就是吃这碗饭的,能不让人家收佣金吗?问题是,券商凭什么收取那么高的佣金呢?这一点,在大牛市时没人注意,但在股市大跌时就不能不让人怀疑了。过去我们曾为印花税的问题大动干戈,可对于券商佣金问题,却鲜有过问。
  对于造成高佣金问题的原因,各个市场虽有差异,但有两点是共同的:一是监管当局的不当政策所导致的券商 “卡特尔”,人为形成垄断优势 (比如日本);二是市场结构缺失所造成的券商提供服务的无可替代性。对于前者是否适用于中国,我不清楚,但对于后者,则绝对是当前高佣金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当一种产品或服务没有可供“消费者”选择的替代品时,垄断价格的形成是必然的。为什么非得让这些垄断产品无可替代呢?
  根据发达资本市场的发展经验,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建立是解决券商服务“替代品”的最佳途径。根据市场统计,从散户身上直接赚取的佣金只是券商收益的冰山一角,从各种基金获取的佣金才是“大头”,但基金自己不会承担这部分费用,最终还是转嫁到散户身上。基金为什么要不断给券商付佣金?道理很简单,基金不像散户那样只盯着几只股票,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基金永远要持有组合资产,这其中包括股票。但股票作为风险资产,其在组合资产中的头寸比不能一成不变,否则基金就失去了分散投资的意义。不断变化的风险客观上要求基金要不断调整股票头寸,使预期收益和相应风险达到“合理”的匹配水平。如果这种调整只能在股票市场上单纯的买卖的话,那佣金就会源源不断地流进券商的腰包,并最终转嫁在散户身上。
  有了金融衍生产品,情况就不一样了,当基金需要卖掉组合中的股票头寸时,它不必真的卖掉股票,而只需做空股指期货即可(运用股指期货只是手段之一);当它需要增加股票头寸时,只需做多股指期货。有人统计过,在美国这样做的成本比单一依赖股票现货市场的成本要低90%!虽然这样的数据不能生搬到中国,但其基本原理在中国也一样成立。
  一旦市场上提供了更多替代选择时,券商的垄断利润就不再合乎情理了,类似国泰君安这样的高薪事件也就失去了生存的根基。由此看来,建立衍生品市场可能是解决高佣金和高薪门问题的重要方式 (尽管不是充分条件),也是解决资本市场效率低下的必经之路。

  相关稿件
· 全球掀起限制高管高薪潮 2009-02-06
· “限薪”声鹊起 说说金融业高薪背后那些事 2009-02-06
· 保监会:严禁保险业高管滥发高薪 2009-01-20
· 暂缓调整最低工资更要限制过高薪酬 2008-11-19
· 登峰造极的美国式高薪酬过犹不及 2008-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