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在线]如何提高员工敬业精神
    2009-02-06        来源:经济参考报
  据调查,敬业员工的工作绩效要比不敬业的员工高出四到九倍。但在中国企业中,只有8%的员工被认为具有高敬业度,有25%以上的员工被认为敬业度很低,相信不少企业的管理人员都有类似的感觉:组织内大量的员工“身在曹营心在汉”。
  那么,如何提升员工的敬业精神,从而提高其工作绩效呢?下面将用对称式管理的理论,来探讨如何提升员工的敬业精神。
  一、 绩效=愿力×能力 有什么样的管理,就有什么样的执行力,达成目标才是硬道理。
  对于一把匕首来说,刀尖部分才是关键。在管理上,刀尖就是指达成目标。公司中高层管理就是要不局限于手段,而是要完成目标,把事情做好。所谓的人性化管理,人文关怀、企业文化等等都只是手段。我们在执行上要分清楚手段和目标,才能果断地把握企业的方向。
  不要问管理是什么,而要问管理做什么。我们每个人必须把自己的刀尖抓出来。企业的刀尖是效益,员工的刀尖是绩效,决策者的刀尖则是优选目标。管理是相对战略而言的,它的刀尖是达成目标。
  究竟如何达成目标呢?列出一个公式:绩效=愿力×能力。其实就能解决员工、团队和管理者在绩效上的矛盾,让员工愿意做事。这个公式一目了然,使得管理简单化。员工有没有愿力(当事者对拟做事肯不肯投入的激情强度),这才是员工敬业与否的关键所在。但很多企业公司的管理层经常会犯一个错误:即默认员工是有愿力的。很多民营企业做法值得学习,他们往往低能高聘,把相对能力比较低的员工放到位置比较高,这就保证了员工的愿力;而国营企业却经常高能低聘,招了一批高素质的员工却放在低层的工作位置,这就完全忽略了员工的愿力,激发了员工的不满情绪,使得效率低下,员工忠诚度降低。所以,管理就要解决一个问题,如何协调能力和愿力之间的关系,发挥员工的积极性。
  二、管理不可以不谈钱  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长期存在一种误区:谈事业可以,谈贡献可以,就是别谈钱。其实这完全是面子在作怪。
  钱只是代表一种付出、一种价值、一种承认而已,代表别人对自己劳动价值的肯定。企业在管理时,常常天真地希望自己的员工都能任劳任怨。只谈贡献不谈工资的员工通常是百年难遇。在企业里大多数员工还是复合型员工:既渴望赚钱也要面子;忠诚度不高但还有点惰性,对公司持观望态度。应设身处地地考虑员工的利益和前途,从而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敬业精神。
  但单纯的提高奖金绝非最好办法。“奖金不会叫人心动,扣钱才会叫人心痛。”一句生动的话表明了钱的用法在管理员工时的重要作用。但在具体管理中,我们要对事不对人。管理的刀尖处,可以不谈人,只谈事。事跟钱有关系,钱跟心有关系,公司的管理层与员工之间只要把钱和事谈好,自然就把员工的心调动了,这就是公司与个人的贯通。摩托罗拉有个观点,企业管理等于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于绩效,谈的就是这个道理。
  三、 把员工当成合伙人 人只有在为自己做事情的时候是最敬业的,让员工敬业,最好的办法是老板把员工当作是公司的合伙人。这体现在薪酬设置方面,就是取消底薪和薪水计算公式有异曲同工之处。 
  把员工当成企业合伙人——让员工有主人翁精神。要让员工忠诚于企业,首先是管理层必须忠于公司合伙人——员工。相信员工能成为一个重要的人,向对方平等地传达公司的热情,示范公司将提供的条件和支持。当然也要帮他们确定工作方向,提供个人成长的计划和机会。
  广州很多公共场所有标语“广州是我家,清洁靠大家”。其实这句标语如果修改一下变成“公司是我家,发展靠大家”,然后企业真的能够让员工有家的感觉,自然“大家”就能敬业,推动企业的发展。(资料来源:慧聪网) 
  相关稿件
· [管理漫谈]员工是企业的太阳 2009-02-06
· 联想管理层重大调整 柳传志重任董事局主席 2009-02-06
· 建设部:要求进一步加强工程造价定额管理 2009-02-06
· 外储管理战略思想的变革正当其时 2009-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