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投入使抗旱与返乡农民就业双赢
    2009-02-05        来源:新京报

  从去年10月下旬以来,北方麦区出现严重旱灾,据农业部最新统计,截至2月3日,河南、安徽、山东、河北、山西、陕西、甘肃等七个主产区小麦受旱1.43亿亩。其中,严重受旱5692万亩,比去年同期增加5610万亩。目前,农业部已启动一级应急响应。

  如此大范围的旱灾,气候原因当然是主要的,但也与农村环境与基础设施配套不全,农村生产技术落后,难以抵御自然灾害的现状有关。作为旱灾频发的国家,当前我国农业基础设施和灌溉能力的脆弱,导致要么没有水可浇灌,要么浪费水资源现象严重。国家防总秘书长、水利部副部长鄂竟平说,目前我国灌溉水利用率只有45%,而发达国家为70%左右。目前全国一半以上的耕地没有水利设施,主要是靠天吃饭。据《河南商报》报道,在豫东一些地区,许多麦苗已如枯草,而农民“日夜排号”都浇不上地。
  还有一个刚刚公布的信息是,截至春节前,失去工作或者还没有找到工作而返乡的农民工总数大约为2000万,占外出就业农民工的15.3%。数据显示,过去几年工资性收入占中国农民纯收入的40%左右,这意味着在未来几年中国城市化进程、拉动居民消费将面临瓶颈。
  那么,能不能加大农业投入,实现抗旱和返乡农民就业的“双赢”呢?我们注意到,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大幅度增加国家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提高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用于农业农村的比重,新增国债使用向“三农”倾斜。的确,如果把4万亿元提振经济的资金,多向农村倾斜,那既可弥补农村投资多年累积的欠账,组织返乡农民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同时也能缓解农民工的就业难。
  由于基数低,我国农业投资严重不足。2004年国家财政用于农业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达8.3%,比上年高1.2个百分点,但仅大体相当于1999年的水平,比1978年和1998年分别低5.1%和2.4%。
  在目前的大环境下,从各个角度考虑,农村的基础建设投资与农民工就业问题,已经是中国三农问题的当务之急。救助受金融危机而失业的农民工,救助靠天吃饭的农业,发展现代农业与加快城市化进程缺一不可。这次旱灾提醒我们,应该借鉴现代精耕细作的农业国家,建设现代农业的灌溉系统,既节约用水,又可以科学灌溉。这需要国家扩大投入,相关部门应决心着眼彻底弥补历史欠账,谋求农村的长远发展。
  此次4万亿的投资大蛋糕,不仅是提升城市产业的契机,更是解决中国农村基础设施不足的机会。如果政府能够扶持民间信贷、为中小企业减税、完善村级自治,逐步恢复农村的造血功能,那么,我国的现代化农业不仅将获得基础支撑,从短期内来看,还能一定程度上缓解返乡农民的就业问题。而农村、农民从4万亿投资中获得的份额越多,中国农村现代化改革希望越大,中国经济转型也就不会那么疲惫。

  相关稿件
· 六措施做好今年农机抗旱春耕备耕工作 2009-02-05
· 农业部发布七省旱情及抗旱工作进展 2009-02-05
· 河南全力抗旱保苗 2009-02-05
· 陕西群众全力抗旱 2009-02-05
· 抗旱需要及时的信息通报 2009-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