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的“窟窿”与产业的身体
    2009-02-03    陈宁远    来源:东方早报

  1月31日,温家宝总理在中国银行伦敦分行表示,世界各国都在大规模进行政府投资,但许多国家的“救市”仍是在保银行。中国四万亿的投资计划是投向实体经济,没有拿钱往银行里补窟窿。

  全球动荡如此,怎么走出危机?救火和发展之路何在?这些问题对全世界的政治家来说都不轻松。温总理的这番话,也许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由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经济动荡,归根结底是过度信贷导致的流动性泛滥惹的祸。应对市场危机,无论是通过各种货币工具调节,还是通过政府在财政政策和税收政策上反映,基本都是在流动性上做文章。仿佛解铃还需系铃人一般,危机是流动性惹的,解决危机的办法也只能靠流动性恢复了,于是,宏观经济管理几乎在全世界都简约成货币M的各种微积分公式。
  这故事在美国说得最可爱。
  刚上任的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前总统布什救市方案的基础上,新提出的8190亿美元救援方案。其中大头5230亿美元就是直接增加投资和提供贷款保证金,这是直接注入流动性的措施。美国财政部的账户上并没有8190亿美元现金,直接投资也好,提供贷款保证金也好,其中的大部分支出都需要以发行国债来解决现金流。而发行国债是变相的铸币,是用未来的钱支付当下市场流动性不足。
  而温总理此时在现代金融机构范式的发源地伦敦,在去年全球报表最好的中资银行海外机构里表示说,中国四万亿投资计划是投向实体经济的,“我们没有拿钱往银行里补窟窿”。这其实显示中国走向市场经济的30年改革史,掀开了新的一页。它意味着中国发展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摸索出一条对付经济危机的新路。
  诚然,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液,血液的畅通是经济健康、稳定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但一切经济发展的基础和目的,最终都要落实到一个个具体产业上。虽然人类未必完全有能力摆脱经济周期的影响,但一味地依靠过度信贷来摆脱周期的影响,是市场经济发展至今不能摆脱的短板。
  温总理的话是高度概括的,正确指出了很久以来发达市场经济国家过度信贷与产业空心化的事实。不论作为经济血液的金融多么重要,是血液它就不能脱离产业的身体而流动。这应该是温总理话里最意味深长的地方。它意味着中国市场经济改革的步伐,也许会在应付经济周期的挑战中,以关注实体经济的方式,走出一条应对危机的新模式。

  相关稿件
· 银行要珍惜自己的信用 2009-02-03
· 银行自身不诚信怎让客户诚信? 2009-02-03
· 房贷新政难产,责任不单在银行 2009-02-03
· 房贷利率不打7折银行信用打折 2009-02-03
· 中国银行2008年个人贷款余额超过6445亿元 2009-02-03